中國科研隊南極的綠色生活
南極大陸被稱為「白色荒漠」,95%以上的陸地面積都被白雪和冰川所覆蓋,但在這片不毛之地一點都不寂寞,多年來都是全球的熱點地區,有至少20多個國家已經建立了80多個科研考察站,長期有人駐守的考察站數量近50個,其中美國和俄羅斯的站數最多。
中國的南極科考由1980年開始,當年中國派遣兩名科學家首次赴南極進行考察。1985年中國在南極大陸上建成了第一個長城科考站,之後陸續建成了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等科考站。
南極大陸上沒有土著居民,只有各國的後勤人員和科學家在島上生活。四面環海下,所有物流運輸主要靠海運。中國的考察隊物資及食品,主要由雪龍號考察船負責運送,一次可以帶一千多噸貨物,共計物種有1000多種。而食物是最重要的,以米和面食為主,還有罐頭,凍肉,蛋,為了可以長時間保存蔬菜都會進行冷藏及脫水,所以早期在南極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都屬於稀缺物品。
經過科研隊的努力研究,中國科研隊在2014年就成功種出南极蔬菜,之後不斷改良擴大規模,目前中國科考隊在長城站和中山站已經建設了專業的溫室蔬菜大棚,出產生菜、白菜、青瓜等蔬果。通過無土栽培技術,如今每日出產至少1公斤新鮮蔬菜,南極科考人員實現了「要食蔬菜自己種」。中國科研隊亦將種菜的技術及成果與其他國家分享,互相交流心得。
南極進行溫室種植主要是氣溫低,種子基本上不會有病蟲害問題,不需用農藥,所有蔬菜都是有機食品,個個科研人員都吃得放心健康。但亦因為南極年均氣溫是零下25℃,溫室耗能較大,供熱必須持續消耗能源,所以採用更加高效的採光材料及節能燈。
南極是一個資源寶庫,有豐富的礦產和水資源,已發現的礦床礦點220多個,蘊藏的淡水可供全球使用100萬年,因此有技術支援的國家,包括中國,都不會放棄對南極資源的調查及研究,為將來的開發資源打下基礎。南極更是全球氣候的調節器,冰川的改變直接影響全球的的氣候,科研意義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