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香港如何在創科之路上奔馳
去年,中央發布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香港在中央的支持下,又如何可在創科之路上奔馳?
捷徑之一是引進中外大型科技公司落戶,短期內促進本地創科產業生態發展。這既有利本地初創企業和產業發展,也可為本地人才提供優質就業機會及吸引國際專才。
美國得州首府奧斯汀年前成功吸引軟件巨企 Oracle把總部由加州搬遷至該市,之後引領更多大型科技公司建設分部,包括Google 、蘋果、亞馬遜、Facebook和SpaceX等。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亦指出,上海和波士頓通過引進大型科技公司落戶這種「錨機構」(anchor institutions)的模式,奠定了本地初創企業和產業的良好發展環境。
同時,香港也應主動牽頭與大灣區內的先進平台和設施合作,共同建立跨境大型生物科技研究機構,共享龐大資金和先進設施,推動跨機構及跨學科合作。跟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近年以創科帶動經濟,成績斐然。如藉着與深圳融合,香港的金融和專業服務跟內地創科產業可以更緊密連接,擴大未來的發展空間。
能夠結合港深兩地優勢者,非面積相若4個港島的北部都會區莫屬。北部都會區既有新田科技城,又可連通南山和深圳的科創園區,加上引進的海外和內地企業,大大有利建立一個跨地域創科生態圈,提供充裕的優質就業機會。政府預期該區可提供90 多萬個住宅單位,容納約250 萬人居住,是目前香港人口的三分之一。而當中應有部分類似「創新斗室」(InnoCell)的設計,以低於市價為創科園區本地和海外員工提供一定年期的廉價住宿,有助招攬並留住科技人才。
不過,要香港的創科氣氛持續興盛,還需要提升我們年輕人的多元智能,令他們更易發揮所長,憑着智慧和創意,齊心推動本港創科發展,助港在國際創科領域上大放異彩。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