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香港:港產太空人不是夢

2022-10-03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0-03 at 5.46.38 PM.jpeg

李家超與「少年太空人體驗營」前學員(李家超Facebook圖片)

全港市民還在歡度國慶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已經啟動,並首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如果成功獲選,將會誕生「港產太空人」。

過去數十年來,香港年輕人的「夢想」,就是從事金融、醫生、律師、建築師等職業。做太空人?遠征浩瀚無垠的宇宙星辰?在以前是會被人笑話的「痴人說夢」,如今驟然成了完全可能的現實。

CN-ASTRONAUT-210618-14.jpg

太空人(Astronaut)嚴格來說分為職業和非職業兩大類。「載荷專家」屬於後者,大部分為臨時到太空工作的科學家或工程技術人員。「載荷」可能包括貨物、飛行人員、科學儀器或實驗設備。職業太空人則主要負責航天飛行工作。譬如說,前三批航天員都是解放軍飛行員,有着豐富的歷練、過硬的身體質素和太空駕駛技術,港人在現階段顯然難以具備。

讓年輕人跨越時空追夢,單憑香港自身是無法做到的。所幸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盡享各種優勢及便利,包括中央對香港的信任、支持和關愛。事實上,內地並非沒有載荷專家。恰恰相反,各省市的大學及研究機構,都擁有大量拔尖的青壯年科學家,選拔更是萬中選一。

WhatsApp Image 2022-10-03 at 5.44.34 PM.jpeg

從2003年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訪港開始,何時產生「港產太空人」就不再是一個不切實際的話題。許多市民沒留意,香港太空館從2009年開始統籌「少年太空人體驗營」,每年挑選30名中學生於暑假期間前往北京及酒泉等地參加航天員體驗課程。該項目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中華總商會、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及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合辦。這麼多年過去了,培養出衆多對天文和太空科學抱有濃厚興趣的年輕人。

Photo 5b.jpg

理大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理大圖片)

在香港選拔宇航專才,亦彰顯出香港的創科實力。事實上,香港各大學過往已為國家航天任務提供不少支持。嫦娥攬月、蟾宮取壤、天問奔火,都凝聚着香港科技人員的心血。理工大學在這個領域的貢獻尤其突出,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土地測量及地理信息學系教授吳波,都是其中的翹楚。可以說,中國航天事業日新月異,香港從未缺席。

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亦是國家載人航天工程30周年。三十個寒暑雖然「彈指一揮間」,但中國在載人航天工程方面追星趕月,現已躋身世界太空探索的最前沿。根據過往的觀察,國家每一次太空探索及升空活動成功,香港市民歡呼雀躍之餘,民族自豪感亦油然而生。

國家今次首在香港延攬太空人才,特區政府應該乘此東風,鼓勵全港學生以至社會各界認識國家在太空科技的豐碩成果,增強國家意識和國民身分認同。

本港亦應籍此契機,銳意提昇太空領域的相關技術,使香港成為引領大灣區乃至世界的創科中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