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千年風雨:紫禁城的琉璃瓦
北京紫禁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可以說魅力歷久不退。紫禁城的設計到處都充滿建築上的智慧,經典的宮殿建築佔地70多萬平方米;有保存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
紫禁城的「紅牆黃瓦」深入民心。所謂「黃瓦」是指宮殿頂那一排排的琉璃瓦,它們承載着千年風雨,沉澱着千年歷史。
金碧輝煌壯麗無比的琉璃瓦頂,是用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為原料,在高溫下燒制而成的工藝品,古人叫它「五色石」。早在遠古西周時期就具有琉璃製作技術,而在西漢時期出現燒造建築琉璃的製品,並逐漸應用在皇家宮殿和廟宇建築中,在明清時期更是全面充分應用。
琉璃瓦以黏土為原料,處理成型及乾燥後,在瓦胎體表面加上釉料,進行第二次高溫燒制,出現光亮又黏接牢固的釉面層。唐代時候的琉璃瓦主要是綠色,到了明清時候,琉璃瓦工藝更加精湛開始被廣泛應用,增加了不少色彩。為何琉璃表面有不同顏色?主要加上着色劑,例如煤、銅、錳、鑽等金屬氧化物後而燒成,加了鐵的釉呈黃色,加了銅的釉呈現翠綠色,加入錳就成了紫色。
紫禁城在明代建造之初,屋頂就用黃色為主的琉璃瓦,所以形成紫禁城「紅牆黃瓦」的主色。故宮的屋頂所以採用黃瓦是因為按照中國五行的說法,黃色屬土,土居中,而帝王居天下之中,因此用黃色。紅色屬火,火生土,所以在黃瓦覆蓋之下就是紅牆。可能大多數人沒注意,故宮屋頂除了黃瓦之外,還有綠瓦和黑瓦。在故宮東邊一個叫南三所的地方,這裏屋頂是清一色綠瓦。民間有個說法,清朝時南三所都是作為年幼皇子的居所,東邊屬木主青,所以屋頂採用綠色琉璃瓦寓意生生不息。另外位於故宮最北端神武門,北方屬水主黑,所以神武門內的屋頂一律採用黑色琉璃瓦。
古建築用上琉璃瓦並非只為美觀,同時包含建築學的智慧及科學元素。使用琉璃瓦正是利用其不滲水、雨後快乾等優點,琉璃瓦表面的釉不會吸水,不會增加屋頂的重量,保護及提升了宮殿建築的安全。琉璃瓦另一個優點是隔熱性能非常好,可以保持建築物冬暖夏涼,同時琉璃瓦表面塗有光亮的釉層,光澤度高的瓦片反射太陽光線,避免陽光直射瓦面造成室內急劇升溫。到了冬天,琉璃瓦可以阻隔寒氣滲入,有利保持建築內部的恆溫。
琉璃瓦有一個十分厲害之處是不存在風化問題,釉面層就如一個保護層阻隔了空氣中的水分入侵本身的瓦片,能夠長久保持完好,鋪了琉璃瓦的屋頂就等於穿了防水衣。
除了琉璃瓦,紫禁城內還有不少琉璃門、琉璃照壁以及鑲點在下肩坎牆上的琉璃磚等,都是建築十分精美。最為人熟悉的一定要提到「九龍壁」,這幅五彩琉璃照壁用來擋風聚氣保私隱。故宮內皇極殿廣場前的「九龍壁」,是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九龍在浪濤中翻飛騰躍,造型生動,氣勢非凡,極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