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倫:優化《施政報告》旅遊措施 推動「離島文化深度遊」

2022-10-20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0-20 at 6.01.00 PM (1).jpeg

作者: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雲浮市青聯委員吳子倫

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內容豐富,以改善民生、發揮香港獨特優勢為主調,為落實八大中心定位提供了指引,貫徹了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及二十大報告的重要精神和方針。除了八大中心定位的相關產業外,旅遊業與香港的經濟發展也是息息相關,它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在疫情前為超過25萬人提供工作機會,貢獻約4.5%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幾年的困境,香港的旅遊業已經像「一潭死水」,需要作出活化及重新定位,但今次《施政報告》關於旅遊的部分寥寥可數,主要措施只有推展「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加強支援會展旅遊及發展大嶼山南部生態旅遊,但未有與文化和體育產生協同效應,筆者認為旅遊相關的措施有優化空間。

香港的商舖一直給予消費者正版正貨的信心,而且加上奢侈品零關稅及零消費稅,多年來香港都是以購物天堂的形象吸引遊客。隨着全球經濟轉差、港元升值、海南免稅購物等挑戰,這種旅遊模式逐漸失去優勢。加上香港近年也缺少新旅遊景點,入境檢疫措施亦較鄰近地方嚴格,多項文化、體育盛事移師到周邊城市舉行,肯定會影響香港對遊客的吸引力。雖然特區政府早前提出了「雙城三圈」的發展理念,建議將北部都會區的東邊發展成生態旅遊景點,但有關模式沒有善用香港自身中西文化交融的優勢,而且難以在生態遊的基礎下大幅增加旅客消費,未能支持香港整個旅遊業。

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提到要「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透過旅遊產業輸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絕對是好方法。筆者建議優化《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大嶼山南部旅遊的措施,進一步善用離島資源,發展文化特色深度遊。筆者提出的「離島文化深度遊」概念是希望善用多個離島固有的傳統文化和故事資源,以創新手法進行展示及活化,為中產旅客提供獨特的旅遊體驗,並讓青年藝術家在離島創作更多作品,甚至開展文創生意,藉此建立跳島文化旅遊的國際品牌,最終實現文化輸出的願景。

筆者認為計劃可行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離島有着海島的度假風情,同時傳統文化元素仍然保留,為遊客帶來有別於香港固有的旅遊體驗,吸引更多中產客源:第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跳島遊模式在日本成功實踐,吸引大量遊客參觀,2019年就有118萬人參觀,帶來180億日元的經濟收益,在離島實踐相關旅遊模式是可取的;第三,離島是香港十八區面積最大的一區,佔全港面積的16%,具有擴充發展的可行性,有利商界作出更多的創新。不過要實現計劃,政府必須在以下三方面加以配合:

第一,優化現有規劃及提供公共設施的標準,以增加不同島嶼的公共設施數目,例如洗手間,應付大幅增加的遊客和青年藝術家對設施的需求。現時,政府在規劃公共設施的標準是參考區內居住的人數。離島區作為十八區的其中一區,政府進行決策時會以整體作考慮,令有東涌新市鎮的大嶼山坐擁大量設施。要是將離島發展成遊客區,應將遊客人數一併計算,而並非只考慮島民數目作出規劃,確保各島嶼設施能應付旅客需求。同時,也應該加強文化及青年設施,讓青年有機會在離島創作,實踐文創之夢,成為青年藝術家的搖籃。

第二,加強離島渡輪班次、住宿、餐飲等旅客接待能力,解決旅遊樽頸。離島區最大型的盛事可謂太平清醮,每天湧入長洲多達7、8萬人,交通及旅客接待尚算能勉強應付,但已經接近極限。可是,不少島嶼現存的配套仍遠遠落後於長洲,在發展「離島文化深度遊」時應考慮加開島嶼間的渡輪班次,並增加讓島民申請街渡牌照,使他們在安全的情況下提供交通服務,解決島嶼間往來的問題。政府亦應放寬度假屋的審批,並盡可能讓現有度假屋續牌,同時加強監管,確保不同島嶼有足夠的優質宿位供遊客租用,優化跳島遊的體驗。

shutterstock_2092935670.jpg

第三,成立離島文化深度遊發展委員會,平衡不同持份者的聲音,確保計劃按時間表推行。「離島文化深度遊」涉及大量島嶼合作和法規的改變,因此有必要像大嶼山發展般設立專責小組,由文體旅局局長擔任主席,並邀請不同島嶼的代表及旅遊、文化等專業的人士擔任委員,使計劃可以有更全面的思考和資源更好應用。同時,有關委員會也能跟現有的旅遊業策略小組和即將成立的文化委員會協調,思考如何產生協同效應,把「離島文化深度遊」建設成香港的特色旅遊模式。

落實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是中央給予香港的任務,我們必須將文化軟實力融入社區、融入生活,善用香港接國際的優勢,透過旅遊做好文化輸出。只要優化發展大嶼山南部生態旅遊計劃,擴展成「離島文化深度遊」,將可以令文化成為香港的新名片和旅遊業的新定位,為香港帶來數以百億元的經濟得益,向外說好中國故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