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國民黨獲勝非2018式藍色浪潮
儘管國民黨在台灣最新的地方選舉中獲勝,美國專家認為,這並非重現2018年式的「藍色浪潮」。民進黨在台灣的支持度仍高,仍更有可能在2024年大選中獲勝,但國民黨也並非沒有機會,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誰是候選人及其在兩岸關係上的定位。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29日在胡佛研究所「台灣在印太地區項目」舉行的講座上,分析台灣剛舉行的「九合一」選舉的結果及其意涵。
祁凱立指出,台灣地方選舉與大選不同,其地方性的經濟、民生、教育、環保、腐敗等議題大多與兩岸關係沒有關聯。民進黨在最後時刻試圖提振選情,但沒能成功。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失敗後,不確定性增加:蔡英文辭去黨主席,成為「跛腳鴨」,開啟了黨內權力真空;蔡英文對民進黨2024年候選人提名的影響力減弱;民進黨內的派系鬥爭捲土重來。
反觀國民黨,祁凱立表示,此次國民黨的候選人做得不錯,沒有自我損毀;由此令2024年大選前景改觀,國民黨贏得2024年並非全無可能;現任主席朱立倫對國民黨候選人提名影響力大,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在此次選戰中幾乎隱形。
不過,祁凱立說「這不是2018年式的『藍色浪潮』」,他對國民黨在2024年大選的前景仍保持謹慎。他指出,蔡英文到10月份的支持度仍高達51%;民進黨成員的黨派忠誠度好於國民黨;民進黨此次在地方議會選舉中實際上獲得了更多席位。
相比之下,祁凱立指出,國民黨黨內舊的緊張度猶存,包括其黨內對兩岸政策的分歧;外省人與本省人的差異;新舊世代的差別;國民黨的主張對年輕人吸引力不大等,這些因素可能影響到國民黨的2024年選情。
祁凱立分析,台灣政黨體系將依然由民進黨和國民黨兩家壟斷,第三黨候選人在選舉中仍是少數存在。要關注的是,台灣仍有許多搖擺選民,柯文哲很可能作為第三黨的代表出戰2024大選。所有這些都會影響2024年選情。
祁凱立預期,民進黨也許仍更可能在2024年獲勝,但國民黨也有現實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候選人是誰,如何被提名,及其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的定位如何?
分析台灣地方選舉結果對於北京和華府的意涵,祁凱立指出,在北京看來,民進黨失敗總是好事,北京也許會說此次選舉結果是有利的,因為至少國民黨還沒死。不過祁凱立稱,北京今後14個月最好的策略應是保持安靜;雖然蔡英文被削弱,但北京最好對自己的希望保持謹慎。因為對於民進黨參選人來說,現在有更大的動因邁向支持獨立,以期贏得明年的黨內初選。
對於美國而言,祁凱立認為,美台關係短期內不會有什麼變化。美國熟悉台灣的主要兩黨,美國官方與兩黨的合作都不錯。他認為,美國觀察家應當預期一個高度差異的2024年選舉--國民黨有真切的機會,民進黨在蔡英文之後更加分裂,柯文哲很可能作為第三黨候選人參選,增加變數。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