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懷念江澤民 兼祭「河水不犯井水」

2022-12-06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2-06 at 5.47.06 PM.jpeg
大江東去!九十六歲的江澤民走了,中央以最高規格為他舉行「國葬」,香港亦首次大規模追悼國家領導人。網上一片緬懷之聲,懷念這位臨危受命推動國家改革開放、奠定經濟騰飛的領導人,懷念這位多才多藝、率性率真的長者。

江澤民與香港淵源深厚,任內四度訪港,包括1997年主持香港回歸大典,曾經在香港商場與市民打成一片。他以長者的身分訓導香港記者的「悶聲發大財」、「too young too simple」等金句,至今大行其道。

官方新華社評價江澤民的一生,指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他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全面正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的工作,廣泛團結港澳各界人士,共同維護和促進香港和澳門繁榮、穩定、發展。」

但如果要論江澤民治港精髓,當數「河水不犯井水」、「不干預」。1989年北京風波後,香港被視為「顛覆基地」,江澤民會見香港工商界人士及《基本法》草委時提出「井水不犯河水」。他後來解釋,這句話完整地說是:「井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井水。」

這既是強調雙方各管各的,互不相犯,也是安撫港人。必須知道,1989之後香港有不少恐共心態,對回歸持忐忑心情,這句諺語有助香港的順利回歸。回歸之後,江澤民也頻頻強調「高度自治」與「不干預」,指出「中央各部門和任何地方,都不會也不允許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據基本法規定自行管理的事務。」

香港回歸之初,中央對港確實是恪守「不干預」,放手「港人治港」,認為「不管就是管好」,時任國務院港澳辦廖暉說,港澳辦要當好「三員」——守門員、聯絡員、服務員。陸港處於隔閡期,相敬如賓,關係良好。

當時中國國力尚未強盛,香港GDP佔國家總體的兩成,仍然高度依賴香港的資本以及融資功能,重視統戰香港資本家,治港政策無可避免出現「重商」色彩,以維護香港繁榮穩定。江澤民訪港,都下榻某地產商旗下的酒店,與其父子共進早餐。

不過,隨着2003年規範國家安全的基本法23條立法提上議程,香港爆發大遊行,中央改變對港的放任政策,在「不干預」的同時強調「有所為」,陸港關係進入新階段。當時香港正逢沙士之後,百業蕭條,甚至出現通縮,中央開放「自由行」、CEPA等系列措施,刺激香港消費。

內地的「河水」匯入香港的「井水」,亦標誌着「河水不犯井水」的終結。這時江澤民也已經退休。往後的故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隨着「河水」「井水」混合,矛盾叢生,出現佔中運動,「港獨」思潮,甚至2019年的修例風暴。中央也開始強調「全面管治權」,將維護國家安全置於治港的首位。

mfile_1677851_1_20221130170022.jpg

緬懷江澤民,不少港人緬懷京港蜜月期,緬懷那段美好時光,但都「回不去了」。網上一張董建華機場歡送江澤民的照片,兩人緊緊握手,董還一手親切按住江的胳膊,更像老朋友。如今強化中央與地方關係,這一親暱動作在今天有「犯上」、「大不敬」之嫌了,當然不可能再現。

最近也有一些人批評「河水不犯井水」,認為虛化一國,是造成香港亂局之源。但「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新事物,是嶄新的實踐,是探索的過程,必須考慮當時提出這一口號的時空,不必過度苛求前人。套用一句「事物的發展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中央治港政策的轉變,京港關係的改變,都是隨着形勢的發展。這個形勢,有國家發展的形勢,有香港本身的變化,有國際大氣候,包括中美關係的質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謹以此短文,悼念這位為中國經濟發展和港澳「一國兩制」做出巨大貢獻的傑出領導人。

    郭一鳴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