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眾院易主 中美技術合作恐進入「冰河時代」

2023-01-17
張介嶺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成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1-17 at 2.56.52 PM.jpeg

共和黨人麥卡錫沒有虛張聲勢,擔任美國眾議院議長僅三天,即推動眾議院以365票對65票的壓倒性優勢批准成立了「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專門負責「美中競爭」事務。需要警惕的是,所有共和黨人和逾2/3的民主黨人都投下了贊成票。

324735263_938494904200228_4749085727672051372_n.jpg

該委員會由最多16名成員組成,其中7人需與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協商後任命,主席由眾議長指定。主要議程包括:研究如何加強美國軍事態勢、結束供應鏈對華依賴、遏制中國竊取知識產權、曝光中國在美校宣傳和在華盛頓的游說活動等,評估調查中國對美軍事,經濟和技術等領域的挑戰,向國會提交政策建議,保護國家安全。

82241870_819078448539617_5478440307437600768_n.jpg

正如筆者上月初在另一文中所指,對華鷹派、威斯康辛州共和黨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將擔任該委員會主席。這位不折不扣的反華急先鋒在表決當天稱,「是時候以兩黨形式反擊中共侵略了,今天兩黨壓倒性表決票數是朝這個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並呼籲兩黨合作「對抗中國」,審查美國包括養老金在內的各項在華投資,「現在是恢復我們在關鍵領域經濟獨立的時候了。」

麥卡錫們口口聲聲稱,「我們花了幾十年時間通過了歡迎中國加入全球體系的政策,但中國卻以輸出壓制、侵略和反美主義回以報之」,「今天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全世界的自由和民主為代價」,「信任共產主義中國的時代已結束」,「對未來最大的擔憂之一是美國會落後於共產主義中國」。

這些議員之所以擺出掀桌直接幹架之勢,正是染上了嚴重的「恐華症」。他們將中國視為是超越歷史上德國、蘇聯、日本的全方位戰略競爭對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去年十月,拜登政府在新《國家安全戰略》中,明確將中國定性為美國的「最重大地緣政治挑戰」,是唯一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同時愈來愈具備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來實現這一目標的競爭對手。

shutterstock_1403094758.jpg

儘管俄羅斯仍被美方視為「直接、持續的威脅」,但中國才是「首要競爭對手」。美國將立足目前「決定性的十年」,「超越中國、遏制俄羅斯」,確保與華競爭勝出。拜登政府對華出手之重,與冷戰如出一轍,第一個做法就是組建和保持一個盡可能強大的聯盟,「推進並捍衞世界自由、開放、繁榮與安全」。

同時,防止中國在技術上追趕美國,「優先考慮保持對華持久性競爭優勢」,在高新技術領域,特別是在計算相關技術,包括微電子學、量子數據系統和人工智能,以及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方面圍堵封殺,並將此作為制約中國發展的首選方法,「確保戰略競爭對手不能利用美國及其盟友的基礎技術、專業知識或數據來破壞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直言,在今天這樣的戰略環境,在某些關鍵技術上僅保持相對於競爭對手領先幾代的相對優勢是不夠的。考慮到某些技術的基礎性質,如先進邏輯和存儲晶片,美國必須盡可能大地保持領先優勢。換言之,就是保持對華技術絕對優勢,以免重蹈上世紀前半葉大英帝國沒落的覆轍。

美方的一大殺器是出口管制。此招可謂屢試不爽。以眼下美國對俄制裁為例,隨着進口零部件和機械庫存消耗殆盡,俄羅斯國防和能源等支柱產業日漸困頓,導致了戰場取勝機會降低。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承認,對俄制裁表明,「技術出口管制不僅是一種預防工具」,它們可以成為「美國及其盟國工具箱中的一項新的戰略資產」。

事實上,出口管制也是冷戰時期美國打壓蘇聯的制勝法寶,從「二戰」後忙不迭地頒佈《出口管制法》,禁止向蘇聯出口短缺物資,到與歐洲國家成立「巴黎統籌委員會」,實施戰略物資禁運,再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限制電腦技術、軟件技術、集成材料等高新技術出口,所有這些不僅制約了蘇聯的科技發展,而且為引爆莫斯科的內部矛盾埋下了隱患。

顯然,美方對華早就這麼做了,且愈演愈烈。去年十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宣佈,除非獲得特別許可,不再允許企業向中國供應先進計算晶片、晶片製造設備和其他產品,這無異於封殺了對華轉讓先進圖形處理設備、在中國超級電腦中使用美國晶片和專業技術。此外,美方還極限施壓,限制美國人,包括綠卡持有者為中國半導體企業工作,大有徹底封殺之勢。

shutterstock_1629244300.jpg

據報道,中國的大部分晶片製造能力都處於16納米以上的低技術節點。上述禁令旨在干擾中國供應鏈的穩定性,遏制中國先進技術發展,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影響不容低估。史丹福大學工程學教授默曼(Boris Murmann)分析,「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獲得製造設備。最新的晶片採用 5 納米工藝製造,製造這些晶片的機器已開發逾15 年。中國沒有在這些方面早做研發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他們在時間上的滯後是巨大的。」

毫無疑問,作為現代工業的「糧食」,晶片是信息產業的基石,更是推動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關鍵。仰人鼻息終難長久,科技自立自強才是國家強盛之基。能否在晶片領域打翻身仗,早日建立安全、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和供應鏈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當然,大國之交,當「和為貴」,即使有些分歧一時難以擱置,亦無須相煎太急,完全可以「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是非功過,自有歷史評說。

shutterstock_1903582993.jpg

有分析指,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不亞於20世紀的美國,其工業經濟的廣度和深度遠超蘇聯,美國對華打壓不一定能夠如願以償。畢竟中美之間不是單向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關係,尤其是隨着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稀有金屬需求正在大幅上升,而中國控制了全球70%以上的稀土開採和加工,銅、鎳、鈷和鋰等的加工處理同樣居於世界主導地位。如果迫不得已反制,也夠美國難受的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