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長城有多難?

2023-02-28
 
AAA

 

shutterstock_1656690826.jpg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著名的世界奇觀,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至今超過2000年的歷史。歷朝歷代的長城總長度有兩萬多公里,現在所指的「長城」或「萬里長城」,一般是指明代修建的長城。

根據官方統計,長城分布於中國15個省份、404個縣區,各類長城遺存總數有43,700多處。在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長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包含八達嶺長城、山海關以及嘉峪關等總計三個區域。

長城的建築設計有不同的功能,長城的出入口有叫做「關」,例如山海關、居庸關;有叫「口」,例如喜峰口、古北口。關口有防禦設施和城門,主要查驗通過的商旅和行人。長城分布範圍廣泛,散布在兩萬公里的山嶺上,各處遺跡的段數與保存狀態不一。有些地處偏避的長城無人管理的下任意被毀壞,又有一些特定區段的長城,因為十分出名而變為熱門觀光點,旅客絡繹不絕,對長城遺址都是一種破壞,如何兼顧古蹟修繕和旅遊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而持續要面對的難題。

國家文物局近年最新的評估,承認至少51.2%的長城正在崩壞中,保存現狀差、頻臨消失,又或者早已徹底消失。
慕田峪以及八達嶺長城所在的北京市,官方證實十年的調查所得,明代建築的約6300公里長城,至今將近2000公里被毀壞,崩壞的長城主要是風化和欠缺維護、人為破壞以及旅遊開發所致,造成不少無法挽回的後果。

修繕長城除了是消除安全隱患為前題,同時是保護文物的問題,是複雜艱難條件下的施工作業問題。長城修繕一直存在不少難點,包括要求專業的技巧,不是一般技師可以處理;所需的材料需要人手由長城腳下搬運至修繕地點,仲有是施工作業點一般都在陡坡上,不易操作而且有危險。

隨著科技愈來愈發達,近年北京將考古研究引入長城保護修繕之中,例如箭扣長城修繕中,利用無人機、數碼技術、智能傳感器等新技術,監測長城本體及周邊環境,比以往只依靠傳統人工巡視的監測方式更加有效。

與一般的修繕不同,加入考古元素的「研究性修繕」,由以前單憑經驗只做維修,逐步走向科學修繕。過程中不單止排險、加固,更重要加入考古、研究建築、修繕材料、施工技術等多個學科的合作,研究長城本體的演變過程、病害成因,標誌着長城保護工作,由過去只注重搶救一磚一牆,轉變為搶救、研究及預防並重。

除了現場的修繕工程之外,群眾參與好重要,由於缺錢缺人手是長期的問題,當局逐漸建立「全民保護長城」制度,加強教育,增加大家認識長城是「人人有份」的,設立「長城保護員制度」,讓每段長城附近的村民承擔守護長城的責任,由團體捐款支持增加保護員的津貼資助及巡邏裝備,目前長城沿線的404個縣已有六千多名保護員,成為保護長城最前線的主力。
 

延伸閱讀
  • 千年以來,古時長安今日陝西西安的城牆見證了歷史變遷,曾經幾度毀於戰亂,又重建復原,牆上至今仍留有斑駁的痕迹。

    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