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咏紅:北京長峰醫院大火中的危機應對方式
北京市丰台區一家私營連鎖醫院,本星期二(4月18日)中午12時許發生大火,造成29人遇難,大多數為病患。
這是北京多年來傷亡最嚴重的一場大火,涉事長峰醫院的正副院長、醫院內部改造施工公司人員等12人被認為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被警方刑拘。
然而,更讓人震驚的不是火災的嚴重,而是火災消息遲至事發八小時後,在官媒發出簡短報道後才為人所知。在人人皆有手機的信息時代、在有2000萬人口的北京,一整個下午,長峰醫院火災彷彿未曾發生一般,連社交媒體也幾乎無聲無息,陷入信息真空。
我的同事也是在晚上8點多,在官媒報道後,才在朋友圈裡看到消息。「這麼大的事竟然全沒人知道?」同行們相當震撼。上網搜索,新浪微博熱搜榜依然充斥着娛樂八卦,諸如明星鹿晗在成都被偶遇、竇驍何超蓮在峇厘島結婚,都是些遠離公共利益,和民生疾苦八竿子打不着的花邊瑣事。
據說,微博當天下午5點多確實有一條網民帖子「長峰醫院着火了」,還配有消防車與警察的照片。這則「孤貼」的關注者是個位數。
難道是中國網民都不關心火災新聞?不大可能,更可能的是中國官方對於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內的輿論控管,已嫻熟得讓人驚嘆。有同行點評,官方「徹底秀了一把管控能力」;也有人推測,社交媒體的過濾機器是不是經歷了升級換代?中國網民與社交媒體這回是完敗在地。
不可否認,北京以及全中國各地,從官方到民間對於重大火患都是有特殊記憶的。火災是社會高度敏感話題之一,它往往會觸發弱勢群體的居住權益、社會公平正義、城市治理水平、安全隱患排查等可能引起爭議的話題。
北京最近一次重大火患,是2017年11月18日的北京市郊大興區一棟廉價出租公寓大火,奪去19條人命。近期內全中國範圍內影響最大的一場火災,則當屬去年11月24日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公寓大火。烏市高層公寓大火造成10死九傷,許多人將造成嚴重的傷亡歸咎於當局嚴苛的防疫措施,阻礙了救援與民眾逃生。在中國尚在動態清零階段的當時,那場大火引爆了全國性反封控「白紙運動」,對中國政府構成壓力。
這些讓人記憶猶新的事件,可能直接影響到北京市領導層在應對長峰醫院火災時的行為與決策,深怕出現疏失,影響到「首都安全穩定」。於是,人民的知情權就被推到重要性排序的後端。不只是一般市民不知情,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有的病患家屬也是晚上看新聞才知道發生火災,整整七八個小時里,醫院連個電話也沒有打去通知他們。
當然,當局不只是監管輿論而已,他們在事發後也做了不少工作。據官媒報道,北京市一二把手、市委書記尹力以及市長殷勇18日都趕赴現場指揮工作,召開現場會調度善後處理等工作,隨後分別前往醫院看望慰問受傷人員,當晚就召開會議調度後續處置工作。
隔天(19日)上午,北京市召開全市領導幹部會議,要求細緻穩妥做好善後,動員部署全市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並且要求「深刻反思」。當天中午,北京市舉行情況通報會,官方這時已準備就緒交代情況,丰台區副區長李宗榮還在直播鏡頭前表示「深感自責和內疚」,代表丰台中共區委和區政府向全市人民道歉。可惜,他全程低頭念稿,完全看不到任何錶情。
同日,幾家非北京市管的中國媒體開始發出現場深入報道,為讀者提供官媒以外的視角,包括醫院內部過火情況,救援與逃生情況,家屬的焦慮,也批評許多機構對消防管理重視不足。然而,這個報道熱度和空間能維持多久,大家心裡都沒有底。
外界不知道,當局會不會認為這次的輿情管控很成功?在重大事故發生的最初混亂時期,先遏制住了消息散播,同時有條不紊應處,最終在社會情緒沒有引爆前,就安然度過了危機。回頭看是如此,但如果這成為當局應對突發事件的固定模式,民眾知情權長期被犧牲,就不會產生負面效應嗎?比如,若信息不公開透明,最後的處置結果是否公正會有公平嗎?能充分讓社會大眾信服嗎?
回想起來,中國微博上愈來愈看不到社會熱點話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今天的局面是這兩三年來一直悄悄演進的結果,只是在這次長峰醫院大火事故中特別凸顯、醒目而已。結果,社會公眾包括中國媒體人都愈來愈缺乏動力關心公共議題,這種冷淡、冷漠不是好現象。
為政者有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但是社會享有知情權也是進步的標誌。想像這個畫面:下次突發事件出現時,當局不是主要靠「控」,而是在信息充分流通的情況下,依然能有效與社會溝通,享有高公信力,安撫社會情緒,這個期望會太高了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