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緯溫:中美新共同威脅——人工智能
中美今年2月因氣球事件緊張升溫,之後數月兩國關係走向波折反覆,中西方輿論也很少再提雙方可能的合作。但面對人工智能(AI)發展方興未艾,可能升高犯罪和軍事風險,對太平洋東西兩岸都造成巨大威脅,是否共同應對因此逐漸成為北京和華盛頓繞不過的問題。
未來數年裡,人類生存預計將主要受到三大威脅籠罩,除了人們已熟悉的氣候變化及核武擴散,後果最難預測的當屬後疫情時期開始走入家家戶戶的AI。
與之前所有革命性科技一樣,AI同樣是把雙刃劍,是機遇和挑戰並存。但不同以往的是,人類對這項科技發明一旦不留神,可能完全喪失主導權、決定權,不可控風險變得難以預測。自ChatGPT問世以來,學界專家明顯倍感焦慮。
超過350名AI科技業領袖與專家,5月30日聯名發表只有22個字的簡短英文公開信,警告AI的威脅等同核戰,可能毀滅人類文明,敦促政策制定者將降低其帶來的滅絕風險作為全球優先事項。
公開信發表的時機,恰逢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在瑞典召開兩天會議,其中商討監管AI的部分,顯然是專家們更重視的議題。但這場會議同時也討論如何應對中國在科技領域帶來的挑戰,則明顯是美歐政客更有興趣的議程。
美國去年已出台對華芯片出口的限制,希望遏制中國在超級計算機及AI領域的發展,但效果並不明顯。
拜登政府目前加碼嘗試通過簽行政令,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AI、芯片、量子計算等關鍵經濟領域進行投資,旨在扼殺可能提升中國軍力的關鍵融資和技術。
參議院民主黨團5月3日還宣布推動「中國競爭法案2.0」,研究出口管制和制裁,以限制北京獲取美國在AI、量子計算等先進技術的創新能力,升級抗中態勢。
可以預期,美國的措施最多可能影響硬件設備供應,拖慢中國發展AI的步伐,但不太可能阻止對手掌握這項革命性科技,意味着中美在「冷戰2.0」中都仍將擁有屬於這時期的「核武」。
更關鍵的問題是,AI有成為脫韁野馬並失控的風險。一旦中美未來面臨類似古巴危機的危局時,不一定能如願各退一步化險為夷。
近年不斷探索AI對全球政治、經濟和權力影響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今年5月在《經濟學人》專訪中警告,隨着AI等科技的快速發展,留給中美雙方尋找相處之道的時間窗口不到10年。
百歲的基辛格呼籲建立一個以規則為基礎,歐洲、中國和印度都能參與的世界秩序,以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加速進入民間,也導致越來越人擔心AI不僅可能導致百萬計的民眾失業,還可能被利用在大規模傳播不實信息、侵犯個人隱私,甚至被用於組織犯罪及戰爭。
由於人工智能用途廣泛,中美很難把圍繞這項科技的對抗限制在某個領域,合作避免共同走向毀滅勢必變得更為迫切。
隨着AI在中國飛速發展,AI相關的欺詐案近期已激增。
據《華爾街日報》星期二報道,一名郭姓中國男子今年4月在微信上接到詐騙視頻電話,詐騙者以AI換臉、語音合成技術,冒充其友人的容貌和聲音,以假亂真說服他將約60萬美元(81萬新元)轉入內蒙古的銀行帳戶,後聯繫朋友確認轉賬時才得知受騙。
事件引發中國網民高度關注,一度以「#AI詐騙正在全國爆發」的標籤在微博上廣傳。
AI還在中國引發多起假信息事件,甘肅、河南等地今年5月出現網民利用ChatGPT捏造假消息獲得流量牟利,而後被捕的事件。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今年4月底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同時也強調要重視防範風險,顯示中國高層清楚意識到AI的機遇與風險,並採取發展與監管的雙管策略。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同一個月也發佈針對生成式AI技術的監管草案,要求業者在提供服務前向當局申報安全評估。
對人工智能態度謹慎的特斯拉和推特總裁馬斯克,星期一(6月5日)在推特音訊空間首談上周兩天的訪華之行。
馬斯克透露,在與中國高層會見時,就AI的風險及監管必要性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討論」,中國並計劃啟動AI的相關監管措施。他同時也提醒中國官方,具有壓倒性力量的AI事實上是對中國主權的一項風險。
馬斯克的這番話,何嘗只是在說給中國聽,這種風險對美國相信也同樣存在。面對極大的不確定性和未知,中美高層能否展現智慧應對共同威脅,有待觀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