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建造業最多輸入外勞1.2萬人 運輸業8000人
政府公布輸入勞工安排政策詳情,建造業最多輸入1.2萬名外勞,運輸業最多輸入8000人,航空業佔6300人。計劃下月接受申請,審批時間約兩個月。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隨著本港人口老化,香港出現結構性勞動人口縮減的問題,多個人力密集的工種,特別是建造業及運輸業均有人口短缺問題;面對嚴峻及迫切的勞動力短缺現實,政府會果斷處理,不容許人力短缺成為阻礙香港復蘇、窒礙經濟發展、影響民生的瓶頸。 黃偉綸指,推行新政策及安排時,會堅持一直以來奉行的原則,包括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當行業已盡力推出培訓及各種鼓勵就業措施,仍有人力不足問題,就要考慮適度及有規範地輸入勞工,確保經濟有足夠動力向前發展。他又說,輸入外勞不是引入廉價勞工,指外勞的工資不可低於相關職位的工資中位數。 黃偉綸表示,每名輸入外勞的僱主,都要就每名輸入的勞工,繳付每人每月一筆過400元的僱員再培訓徵款,相關款項會全數交給僱員再培訓局,用以加強培訓本地勞工。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建造業引入外勞上限為一萬二千人,優先考慮公營工程。有關項目包括基建、公營房屋、造地、機場工程、醫院鐵路等,由於項目照顧公眾利益,加上有政府公營部門或相關法定機構監管,對做好輸入外勞計劃,相信可讓社會有更大信心,而外勞必須在獲批申請的工程項目及地盤工作。她說政府亦會考慮特殊情況下讓私營項目申請,但必須證明引入的勞工在香港非常短缺,因此相信私營項目並不會使用很多配額。
甯漢豪又說,政府會要求申請人提供不少於獲批輸入配額的一成,作為本地勞工額外培訓名額;而在今次計劃下,所有申請都要符合「一對二」的人手比例,即一名外勞對兩名本地勞工。
在審批機制方面,建造業議會將主持「短期勞動力供應專責小組」,透過勞資雙方參與,就短缺工種、工資中位數水平等向政府提出意見,政府會成立諮詢委員會,就專責小組建議及執行細節等給予意見,政府內部的跨部門委員會會就每宗申請向發展局常任秘書長提供意見,最後常任秘書長會作審批。
住宿安排方面,由於外勞輸入量較多,甯漢豪表示,明白社會社會擔心加劇基層住房壓力,政府認為有條件為業界加入額外要求,僱主可在指定地點提供工地宿舍,或讓外勞住中央管理的宿舍,政府計劃將元朗潭尾的社區隔離設施,改建為建造業的宿舍,由建造業議會管理,僱主需向議會交租。
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指,小巴及客車司機外勞上限分別900及800人,需持有認可非本地駕駛執照逾一年,署方會協助他們在本港參加公共小巴或巴士駕駛執照的考試,並必須完成職前課程和實習訓練,以熟悉交通規則和駕駛路線才提供服務。他指,陸路公交行業之中,公共小巴司機短缺和高齡化問題持續多年,而受疫情和邊境管制措施影響,客車司機亦嚴重流失,難以應付新發展區和跨境客流增加,所帶來的公共交通服務需求,可能影響公共交通服務的穩定性。根據政府研究,公共小巴和客車司機分別短缺近2000人和大約1600人,佔該類司機約兩成人手。
住宿方面,林世雄表示,估計大部分跨境直通巴士司機住在內地,公共小巴和客車營辦商則會根據司機服務區域安排住宿。
至於本港空運量雖在全面通關後迅速反彈,今年4月達到疫情前約五成,如果條件許可相信在明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業界人手在疫情期間大幅減少,其中前線機場員工流失率較高。根據機管局調查,預計明年年底業界人手缺口達1.6萬人,當中七成半、約1萬個是前線機場職位空缺。國家十四五規劃確定香港國家航空樞紐地位,本港要不負國家重托,有必要採取進取、針對性和穩健措施,盡快解決人手嚴重短缺問題。
林世雄指出,與機管局有直接合約關係的航空業相關公司才可輸入勞工,配額分配將考慮市場份額和員工總數等因素。如果申請人提交資料齊備,預計在收到申請起1個月內完成審批。住宿方面,由於機場臨近港珠澳大橋,估計絕大部分輸入勞工住在內地,機管局會統籌跨境交通,讓輸入勞工即日來回機場工作,員工需自行承擔交通費,屆時有監管機制防止濫用和違規情況。
林世雄表示,輸入勞工計劃大前提是優先保障本地勞工,參與計劃的僱主必須就每名輸入勞工每月向機管局繳交400元,機管局每年亦會撥出同僱主所交總額相約的款項,用以資助負責機場營運的本地員工交通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