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千山:治港理政第一課 了解國情明大勢
轉眼間,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上任一年了。這一年,市民普遍感受到從特首到問責高官以至團隊對工作的投入,為香港邁向「由治及興」作出的努力。特別值得肯定的是,公務員事務局最近組織了二十多名常任秘書長和部門首長,到北京和浙江研修和考察,可以說踏出治港理政的正確第一步:了解國情明大勢,對今後帶領公務員隊伍履職盡責將更有底氣和志氣。
十七萬公務員是維持香港政府和公共服務有效運作的關鍵力量,回歸前這支隊伍被捧為全球最優秀公僕,也習慣「按本子辦事」,事事講程序,回歸初期則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下,繼續以所謂「政治中立」為堂皇理由,依舊事事「按本子辦事」,未因應回歸後「港人治港」的新形勢新要求而調整心態,擺正公務員對香港以至國家的應有態度,包括以中國人為榮,效忠香港特區,尊重和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顯著例證是在「佔中」和「修例風波」中,相當多部門仍是「好官我自為之」,從部門首長以至中下層人員,並未對站在執法最前線的警務處、保安局予以必要支援。以至坊間有印象就是修例風波下挺身抗擊黑暴的只有警隊。
香港回歸祖國,結束一百五十多年的港英殖民統治,中英兩國軍隊以和平手法交接,這是世所罕見的大事件,更是中華民族經歷百年屈辱後吐氣揚眉的里程碑,其歷史意義理應大書特書。
很可惜,直至回歸二十幾年,香港回歸的意義,特別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意涵、包括香港特區與中央政府的關係,公務員擔當的角色和應發揮的作用,並未有系統性的討論和梳理,自然也不會有深刻認知。
至於對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政黨的歷史、作為和貢獻,則是少之又少;曾經辦過幾次的高級公務員進修班,同樣來去匆匆,對提升公務員的國家觀念、民族意識以至治港思維,也不見有顯著效果。而這,在推進港深合作、香港與內地更緊密關係上,除了立法會反對派的阻撓外,整體公務員對工作是不是重視、投入不投入,有沒有完成任務的緊迫感?例如在發展規劃上,長期的思維都是以深圳河為界。對此,市民普遍是不滿意的。
隨着香港由亂及治以至於邁向由治及興,除了樹立香港市民包括青年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公務員隊伍必須跳出只是滿足於「(顧客)服務承諾」的舊框框,確立「香港是我家,盡心為大家」的新思維,從香港長遠和整體利益着想。例如食物環境衞生署既然定位為助力香港建設國際都會,那在公共街市管理、防鼠滅鼠以至清理垃圾上,能不能做出切實有效的成績呢?不要再鬧滅蚊低的笑話呢?
四局九署管樹木的荒謬亂象,能不能盡快想辦法處理跟進,例如跨部門協作,多用無人機去巡視、監察病樹、殘樹,並迅速跟進,同時可否加快培訓樹藝師呢?再如,市區老化下,舊區「三無大廈」的管理,甚至市區樓宇旅館等民宿註冊和巡查,能不能重新梳理權責歸屬,而不是繼續由民政總署獨力處理,但同時又有多個部門在摻和卻不辦理?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山頭主義要不得,獨領風騷耀武揚威同樣不可取。
說到底,這就要求公務員隊伍要有全港一盤棋的觀念和格局,除了特首和問責班子,參與管治的公務員首長至中上層官員同樣責無旁貸。這一趟二十多名常秘和部門首長到內地研修考察,在北京國家行政學院聆聽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主講中國民主政治,了解國家在獨有的體制下達致實質民主,良政善治,穩定持續發展。期間又參觀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其後在杭州參觀《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
可以說,這是從根本上讓這批公務員首長懂得中國執政黨百年歷史如何攻堅克難的關鍵,以及管治十四億大國的背景、政策和措施,對今後在香港制訂政策、推行「以民為本」的措施,大有裨益。筆者相信只要持之以恆,經常安排各部門公務員到內地研修考察,例如每次兩三個月,當然也要有適當工作簡報,這樣對香港落實良政善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一定有提振作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