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蘅:尊重紙狗芒狗的創意

2023-07-31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7-31 at 11.29.54.jpeg

可有想過,吃完即棄的芒果核竟會被當作寵物來養?現在內地網民流行養芒果核,稱作芒狗,年輕人為果核改名、梳毛,甚至帶到街上蹓躂,頗為矚目。部分人士懷疑這是精神不健康的表現,然而,筆者卻認為,相關潮流展現出內地年輕人的童真童趣,正可改善精神健康,同時亦反映他們想像力豐富,有無限創意。

死物當作活物養的潮流,疫情期間已經興起,芒狗只是承其餘緒。疫情期間,大專院校經歷嚴格封鎖,學生們為了解悶,紛紛用紙皮箱製作紙狗當作消遣,還帶着紙狗在校園閒逛,與其他同好碰面、聚集。疫情結束後,養死物的風潮並未過去,且出現新的形式,變成養芒果核。

ewew.jpg

養死物無疑可以代替活物慰藉心靈,死物一般成本較低,卻更易於控制,既不必為它們的三餐和生理問題操心,又不必適應它們的脾氣,卻可投射情感,有個寄託,按照自己的喜好裝扮它們、照料它們,產生移情作用。這種死物的功能其實相當於玩具,女孩子的布娃娃,或男孩子的機械人,不也都是死物嗎?玩布娃娃和機械人斷不會被視作精神有問題吧!小孩子跟玩具對話,也不是甚麼罕見的現象。現在不同的是,無論是紙狗還是芒狗,都是年輕人手工自製的,他們也已是成人,不再是小孩子,他們的表現確實有點奇特。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幼兒期的孩子會出現泛靈化心理,將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識的東西。所以,我們會看到幼童對着布娃娃談心,把布娃娃排在地上進行角色扮演,或幫布娃娃配音,布娃娃跌到地上,孩子就大聲驚呼,彷彿它們會受傷一樣。這正是孩子成長期間,探索社會關係和個人情緒的一個階段,同時亦是一個激發創意的遊戲,相信詩歌、戲劇也是泛靈化的產物,文藝作品中的擬人、擬物莫不萌發於此。

內地年輕人養死物,可以說是重拾幼兒期泛靈化的想像,也起着疏導情緒的作用。這種童趣、童真,觸發無限創意,引伸到文藝領域或商業世界,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有人指,養紙狗、芒狗是一種戀物癖。可以說,相關年輕人確實有些此類傾向,但卻未至於病態,不必視作負面,相反,倒可看成富有想像力的表現。當然,有關現象只流行於小衆圈子,畢竟尚未見滿街纸狗、芒狗,吸引媒體報道或許只因新奇獨特,但從中亦可窺見內地年輕人有很多新奇的點子,可說是無奇不有。只是創意也有可能因過於獨特,招來異樣的眼光。社會上如果較為包容,應可促進更多創新和突破。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無論「狗粉」還是「狗黑」,有一點大家並沒有太大異議,那就是狗是無辜的。養犬管理規定其實針對的也不是狗,而是狗背後的主人。

    于澤遠  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