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信》外骨骼機械人為脊椎傷者燃起新希望

2024-01-11
 
AAA

 

03 (1).jpg
相比傳統外支架,外骨骼機械人可以支撐患者(格紋上衣者)行走,物理治療師(白衣者)亦無須蹲下,用人手為患者抬腿邁步。(醫管局圖片)

01.png
外骨骼機械人是一個可穿戴的裝置,驅動謝先生(格紋上衣者)站立及行走。康復訓練期間,物理治療師(白衣者)會在患者後方操作外骨骼機械人,監察患者步姿。(醫管局圖片)

自由自在地邁步向前,看似簡單;但對於脊椎傷者而言,要自主控制四肢並非易事。脊椎一旦受傷,或會導致癱瘓,甚至生活無法自理。醫院管理局引入外骨骼機械人應用於脊椎受傷病人的康復服務,透過加強訓練,加快病人康復進度。

47歲的謝先生因脊椎膿瘡接受手術,術後初期雙腳未能自主發力,不能走路。外骨骼機械人是一個可穿戴的裝置,當他穿上後,物理治療師會在患者後方操作外骨骼機械人,驅動患者站立及行走。當謝先生借助外骨骼機械人重新站起踏出「第一步」的一刻,終於能夠短暫擺脫輪椅,無疑是為他打了一支「強心針」。

對於脊椎受傷患者,外骨骼機械人可以提升他們的機能及獨立能力。不過,大埔醫院資深物理治療師卓孝偉坦言:「每位病人情況及訓練進度各有不同,透過進行定期的外骨骼機械人步行訓練,能改善病人的肌肉控制力、排泄功能、新陳代謝、骨骼健康,和減輕病人的神經性陣痛。」

卓孝偉透露,不少病人因經歷嚴重創傷後而意志消沉,甚至不願進行復康訓練。他向病人解釋:「外骨骼機械人可以訓練身體剩餘部分的肌肉力量,讓患者重新掌握走路的技巧和感覺。」透過定期訓練,長遠能減少使用輔助設備。謝先生住院三個月期間,接受密集式外骨骼機械人訓練,他出院時,已經可以在沒有人輔助的情況下使用助行架作短途步行,以及床、凳轉移。

謝先生更透過自身經驗,勉勵一同奮鬥的病友,只要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努力接受康復治療,必定可以逐步恢復日常自理能力,重拾昔日自信。

 

02 (2).jpg
 大埔醫院設有一部外骨骼機械人,供住院及門診患者在康復治療時使用。(醫管局圖片)

 

77e161c0012a251cc74b2012317ea98a.jp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