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如:準備應對“特朗普外交” 對中美關係的挑戰

2017-02-05
崔立如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前院長
 
AAA

TRUMPFIRE1.jpg
特朗普剛於上月宣誓就任。(新華社)

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職,白宮易主換將,華盛頓的外交政策將會發生甚麼樣的變化,成為一個巨大的懸疑。在中國,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成為人們最關注的外交議題。 

以往,美國大選造成黨派執政輪替,新政府上台初期都會使中美關係有所波動(奧巴馬政府除外),之後將會逐步回到正常的軌道上。然而,現在面對的特朗普政府,情況恐怕有些不一樣。 

特朗普當選後即打破常規與台灣的總統蔡英文通話,之後又在推特上對“一中政策”發表驚人之論。人們憤怒討伐之餘亦感不安,一時間,特朗普的“不確定性”,被視為未來美國對華政策上潛伏著巨大麻煩的一個嚴重問題。但沒過多久,各媒體又競相報導特朗普與馬雲晤談後共同會見記者的視頻,遂引起一片”一馬平川“的歡呼。由上可見,特朗普的不確定性是個複雜的多面體,其中的外交政策義涵,就連他自己恐怕也尚未完全明瞭,我們需要做更多的深入考察。 

然而,現在對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做些初步判斷,也並非一無所憑。查閱資料,筆者注意到,特朗普對他心目中的中國有過一個概括性說法:當今的世界不得不與“兩個中國”打交道。一是“好中國”,建起了大城市,為數億人提供住房和教育,允許其公民到世界各地旅遊,接受教育,創造出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另一是“壞中國”,不容易被外界感知。政府控制公民接觸互聯網信息,嚴懲不同政見者,關閉報社,羈押異見人士,限制個人自由,進行網絡攻擊,運用其影響力操控世界經濟。上述引文來自2015年11月出版的特朗普專著《殘障的美國---如何讓美國再度偉大》。特朗普是2015年6月正式宣布參選,這本書是專門為他競選發行的政治宣言和政策宣示,可以講在較大程度上反映其對一些重要問題的基本看法。 

特朗普的上述關於中國的評論,似可作為他對華政策的基本定位。所謂“兩個中國“,實際上就是將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統治,用特朗普的標準,分為“好的”和“壞的” 兩個方面。這些年來,特朗普在不同的場合(包括2016年大選期間),對中國講過不同的話,有好話,有壞話。加以綜合分析,大體可以得出這樣的看法:對“好的中國”,特朗普認為可以發展合作,與之做交易;而對“壞的中國”,美國必須強硬,施壓,懲罰,逼其就範。前面提到的“特蔡通話”和“特馬晤談”兩個事件,很典型地反映了特朗普對“兩個中國”的兩手做法,兩面政策。 

考察幾十年來美國對華政策,兩手做法或兩面政策並不新鮮。但是,剛剛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另有需要我們格外注意的非同尋常的一面。其緣由在於,一是當下美國政治與外交向保守與內顧演變的大趨勢,激進的民族主義思潮是其突出的表現;二是特朗普的個性特質導致的美國外交政策風格的“特朗普化”。 

前者規制了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第一原則,美國優先。後者明確美國優先原則的主要實現方式,是達成有利於美國的交易。簡而言之,就是將美國外交和對外關係,以單個問題方式,根據對美國利害的關聯程度,分別進行審議,按照對美國最有利的方式與相關方達成交易。 

特朗普的邏輯是,美國較之於任何對手,各方面都佔盡優勢,沒有理由達不成對美國有利的交易。而以往的美國政府,尤其是奧巴馬任內,放棄利用美國的優勢,不敢採取強硬的方式向對方要價,結果自己在眾多問題上都成了冤大頭。作為特朗普外交的核心思想和第一原則,“美國優先”的政策實踐,用北京的俗話講,就是要採取 “直羅鍋”的強硬方式,對上一屆政府的錯誤進行矯枉。由此可以理解特朗普關於移民問題、美俄關係、北約存廢,TPP協議和氣候變化問題等一系列政策主張。 

這樣一來,美國對外總體戰略和著眼長遠的大政方針被放到了一邊,外交政策的連續性更不是特朗普所關心的問題。這正是長期以來主政的華盛頓權勢集團中的國際派所十分擔憂的問題。特朗普上台伊始即發布的廢除TPP等一系列行政命令,表明他是要說到做到。可以肯定,由此而產生的矛盾和政策辯論,將在相當時期內成為華盛頓外交和戰略圈子中重要景觀。 

“特朗普外交”的簡單而蠻橫方式,是一柄雙刃劍,儘管將給美國對外關係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對相關國家不能不說有其厲害的一面。就特朗普的對華政策而言,我們迄今沒有看到全面的政策宣示。根據上面對其實用主義政策邏輯的解讀,特朗普採取的是就事論事方式。這種方式也與他“兩個中國”的基本觀點相符合。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外交的獨特邏輯和行事風格,將對自尼克遜政府以來中美雙方發展兩國關係,基於整體意識和長遠方針所形成的,求同存異原則下維護大局穩定的交往架構提出嚴峻挑戰。特朗普一再就“一中原則”輕率發布挑釁性言論,突出地表明這一點。 

事件表現出來的特朗普外交的特點,一方面源自美國反建制派和反精英主導的政治擺動,在對華政策上產生的震蕩;另方面源自“強人”特朗普的行事風格。它給中美關係帶來的挑戰,可能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那種明確的戰略性改變,而是在某種意義上顛覆了雙方長期形成的、且十分習慣了的外交政治戰略認識和打交道模式。這是前所未遇的新情況。 

當下仍可以認為,美國新總統的外交政策並沒有完全定型,但是我們顯然不能指望美國政治會很快擺回常態,更不能指望70歲的特朗普個性會幡然改觀。人們講,我們在這個時候首先要有定力。定力從何而來?還是毛澤東講過的三句話:情況明,決心大,方法對。把問題和打交道的對象研究透徹,知己知彼是第一位的。而對待那種“強硬-加點詭詐-加點混不吝”的外交方式,需要堅定的意志和靈活的辦法。大體講就是,“底線”明確了,到時候就要敢碰硬。此外,張弛有度,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原文刊於「中美聚焦」

http://cn.chinausfocus.com/foreign-policy/20170127/12234.html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