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哈斯:外交談判能否應對北韓 中國取態關鍵
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新華社資料圖片)
越來越多人相信,特朗普總統任期內第一次遇到的真正危機,是來自北韓,更具體來說,是北韓已具能力將核彈頭,裝在射程和精準度足以打到美國的彈道導彈上。危機也有可能來自其他因素:北韓大幅增加核彈頭產量、有證據顯示北韓向恐怖組織出售核材料或者在某些情況下針對南韓或駐韓美軍使用常規武力。
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發生上述情況的時間可能由短短幾個月至幾年不等。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美國歷任政府一直保持對朝戰略,這份耐心已無法再繼續下去。
面對北韓核及導彈的庫存增加和質量提升的問題,其中一個方案,是美國、南韓和日本要依靠一套導彈防禦和威懾相結合的策略。
問題在於導彈防禦並不完美,也不確定能否帶來任何威懾。唯一確定的是,這兩者其中任何一方如果失敗,都帶來難以想像的代價。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和南韓可能要重新思考他們是否也需要核武器,從而導致新一輪軍備競賽,破壞地區穩定。
第二套方案需要動用軍事力量,打擊正在集結或被判定為迫在眉睫的北韓威脅。這種方案的問題之一,是無法確定軍事打擊是否可以摧毀北韓所有導彈和彈頭。但就算它們可以,北韓也極有可能動用常規軍力對南韓發起報復。由於首爾和駐韓美軍的位置,完全暴露在成千上萬的火炮射程內,報復將會造成巨大的生命和物質財產損失。新一屆南韓政府(將在兩個月內上任)肯定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任何可能造成這種狀況的行動。
有人因此選擇政權更迭,寄望不同的北韓領導層會更有理性。這種可能性或許存在;但鑒於北韓的封閉狀態,這樣的結果,與其說是嚴肅的政策,還不如說是一種希望。
美國可放寬制裁作談判條件
於是就剩下外交手段。美國可以在與南韓和日本政府密切磋商後,最好是在加強聯合國決議和經濟制裁的前提下,提出與北韓直接談判。一旦談判開始,美國可以提出交換條件:北韓必須同意凍結其核及導彈能力,停止一切彈頭及導彈試驗,並允許國際核查人員核查其執行情況,北韓還必須承諾不向其他任何國家或組織銷售任何核材料。
作為交換條件,美國及其盟國除直接談判外,還可以放寬制裁措施。美國和其他國家在北韓戰爭結束六十多年後還可以同意與北韓簽訂和平協議。
北韓(在某些方面與伊朗類似)可以保留其核方案,但不能將方案實施。現在對北韓眾多侵犯人權行為的關注並不迫切,儘管該國領導人應當明白,只要鎮壓一日不除,朝美關係就不會正常(制裁也不會結束),朝美關係全面正常化還需要北韓放棄核武計劃。
美國應為讓步劃下底線 關鍵在於中國立場
與此同時,美國應該為讓步劃下底線,不能停止美韓定期軍演,因為鑒於北韓所構成的軍事威脅,聯合軍演是威懾和潛在防御的必要舉措。出於同樣的原因,任何限制美國在南韓或東亞地區駐軍的要求都不能接受,而且任何談判都必須在固定的時間內進行,以防北韓利用這段時間制造出新的軍事問題。
這樣的方案能夠成功嗎?簡短的回答是“有可能”。中國的立場可能至關重要,中國領導人不喜歡金正恩政權或其核武器,但更不能接受北韓崩潰或北韓半島以首爾為首都實現統一。
問題在於能否說服中國(貨物進出北韓的通道)利用他對鄰國的巨大影響力。美國應當作出保證,他不會利用北韓重新統一謀取戰略優勢,同時警示中國,北韓目前的做法對其自身利益所構成的威脅,繼續與中國保持如何應對半島可能狀況的對話。
同樣,我們無法保證外交努力能夠取得成功,但我們同樣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而且即使外交努力失敗,向外界證明我們已經作出過有誠意的努力,這樣就有可能降低討論、實施和之後向國內及國際社會解釋為什麼要採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內的替代政策的難度。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