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從馬克龍到威德爾 歐洲新晉政治人物的中國情懷
馬克龍被視為下任法國總統大熱。(新華社)
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結果出爐後,不到四十歲的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雙雙晉級次回合,打破了法國戰後左右壟斷執政七十年的格局。據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法國人在次輪支持馬克龍的選民有62%,支持馬林勒龐的只有38%,馬克龍甚有可能成為史上最年青的法國總統。
另一邊廂,歐盟的實質盟主德國也將在9月舉行聯邦議會大選,會決定默克爾能否繼續連任。近年在德國崛起甚快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另類選擇黨(AfD)也在剛過去的周末開了全國黨代會,選出了兩名候選人,其中一位是現年38歲的愛麗斯‧威德爾(Alice Elisabeth Weidel),她也可能在九月的大選進入議會,並且能左右默克爾的連任。
馬克龍和威德爾,一男一女。相差不到一歲,都屬起政壇青出於藍一代,前者是左傾的中間派,以擁護歐洲團結為政綱;後者是右翼民粹主義,以德國優先為主題。前者和總統寶座近在咫尺,後者和總理之位尚有頗遠距離,本是南轅北轍的兩個人,有什麼共同點?
真的有,就是中國。
馬克龍自稱毛主義者 曾引鄧小平名言
馬克龍屬少年得志形,他從學歷到經歷都是法國精英中的精英,當港人還在八掛馬克龍和妻子的歲數距離時,卻可能不知到他和中國另一層關係:他是毛澤東信徒!(更可能是中共早期政治家的信徒。)他毫不諱言對毛的崇拜,並多次公開向媒體說:「我是毛主義者」(Je suis un maoïste)。他的競選口號是「向前進」(En marche),就很有中共早期政治宣傳的用語特色。
要知道毛澤東主義曾影響到法國一整代的知識分子,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也曾宣稱是「毛主義者」。1976年不少知識分子聽到毛澤東去世的消息後,還自發走到香榭麗舍大道上悼忘。不過,這些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事,之後三十多年我還沒有聽過法國的主要政治人物說自己是「毛主義者」,所以馬克龍言論頗為驚世。
他在今年3月接受《巴黎人報》(Le Parisien)採訪時,又說自己是「毛主義者」,並解釋因對於毛來說,「能奏效的方案,就是好方案」 ( Parce quepour l'ancien leader chinois, "un bon programme est un programme qui marche")。又把把艱辛的總統競選活動稱作「長征」(la longue marche)。
3月3日,他接受RTL電視台採訪時,引用了鄧小平的名言,「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Peu importe que le chat soit noir ou blanc, tant qu'il attrape des souris)。他引用的兩句話內容頗為接近,代表了實事求是、高效可靠,並突出超越左右的地位。
威德爾在華工作6年 讚中國極具活力
德國的威德爾是經濟學博士,和當下的中國關係非淺,她曾在華工作過6年,供職於中國銀行,能說流利的中文。據《德國之聲》報導,她在黨代會上說,德國能夠從當今的中國學到許多東西,中國是一個極其具有活力的國家,「那裡所有人都想著向前衝,每個人都在幹活。在那裡,有著非常強大的進取精神。」
此外,她的博士論文題目也與中國有關,題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退休金制度:序理論視角下提升抗風險能力的改革方案》(Das Rentensystem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 Reformoptionen aus ordnungstheoretischer Sicht zur Erhöhung der Risikoresistenz),並最終獲得了「極優等」之成績(summa cum laude)。
馬克龍和威德爾是否代表歐洲一種新的中國觀,進而中歐能建立更全面的政經關係,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