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權:長洲信號站與颱風歷史

2017-08-03
陳天權
自由撰稿人
 
AAA

C.jpg

100年前,天文台開始採用數目字代表不同程度的強風,並以不同形狀的標誌顯示各級風力或風向。1931年曾有10個標誌,1973年起減至8個。另外天文台在1950年推出「本地強風信號」,以黑球作為標誌。大概是這個原因,香港人通稱所有強風信號為「風球」。

今年是「數字颱風信號100周年」,天文台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在上周末合辦公眾導賞團,讓市民參觀香港最後一個懸掛風球的地方——長洲信號站。我負責部分導賞工作,由長洲碼頭帶領參加者步行前往山頂道西的天文台氣象站,沿途介紹長洲一些特色景點。在酷熱天氣下,眾人走路上山難免汗流浹背,但當大家氣呼呼到達目的地,參觀已退役的信號站及室內展覽,再登上天台鳥瞰啞鈴狀的長洲地貌,剛才所花的氣力都是值得的。

B.jpg

過去每當颱風襲港,天文台職員在各處信號站將風球標誌升上桅杆頂端,向市民發出警示。早期的風球標誌是金屬造的,每個重約25公斤,用人手搖動紋盤把它升高,頗為吃力。後來有帆布造的標誌,並以電力取代人力懸掛風球。

60年代的颱風

A.jpg

天文台於1953年在長洲設立航空氣象站,收集天氣數據。最初的位置在南面山頭,接近今天的關公忠義亭。到了1962年,天文台又在長洲警署內設立信號站,用作懸掛風球。信號站的由來可追溯至1907年在尖沙咀設立的訊號塔,除了用作報時外,旁邊還有高聳的桅杆供天文台懸掛風球,以通知海面船隻和市民防範颱風來臨。

60年代的香港連接受到猛烈颱風襲擊,先有1960年的「瑪麗」,繼而是1961年的「愛麗斯」、1962年的「溫黛」、1964年的「露比」和「黛蒂」,及1968年的「雪麗」,天文台都要懸掛最高強度的十號風球。風災期間死傷者眾,天文台在各區加設信號站。高峰時期全港共有42個信號站,1962年設立的長洲信號站是其中一個。

1960年的「瑪麗」對長洲打擊最大,此熱帶氣旋由開始影響香港至天文台除下所有風球,持續接近130小時,十分罕見。颱風造成40多人死亡,災民逾萬,失蹤和傷者難以計數。長洲是重災區,數十艘漁船翻沉,數百人被吹落海中,據報有15人死亡,22人失蹤。長洲各界成立急賑風災委員會,香港圓桌會亦捐款在近岸山坡興建「圓桌模範村」安置受災漁民。

1962年的「溫黛」是戰後襲港最強的颱風,在新界東的吐露港引起嚴重的風暴潮。經歷過這場風災的市民至今猶有餘悸,印象難忘。「溫黛」創下香港三項氣象紀錄,包括最高陣風時速、最高平均時速,及最低瞬間氣壓。長洲的氣象站也錄得很高風速,有居民回憶,颱風過後海面飄浮許多屍骸,部分沖上沙灘。

70、80年代的風災

1970年長洲氣象站遷往地勢更高的山頂道西現址,翌年信號站亦由長洲警署搬到新的氣象站內。空地豎立一支高聳入雲的信號杆,當懸掛風球時,離岸較遠的船隻也可清楚見到。

長洲信號站遷往新址後,共懸掛了5次十號風球,包括1971年的「露絲」、1975年的「愛茜」、1979年的「荷貝」、1983年的「愛倫」及1999年的「約克」,而「約克」是天文台最後一次在戶外懸掛十號風球的颱風。

最令人難忘的是1971年的「露絲」,襲港時打沉行走港澳的「佛山輪」。8月16日該船接載乘客準備前往澳門,但遇上颱風,要在昂船洲附近拋錨暫避。17日凌晨2時許,錨鏈竟被巨風扯斷,輪船被吹至大嶼山東北角扒頭鼓對出海面翻沉。船上有92人,僅4人生還。事後,港澳泰山輪船管事部在扒頭鼓立碑,悼念不幸罹難的88人。

現在每年農曆七月下旬,長洲一班居民在碼頭附近舉行兩日的盂蘭勝會,請喃嘸師傅做法事超度死於水上的先靈。居民特別訂製了一隻形似「佛山輪」的大紙船,在第二天出海祭水幽時,將紙船放在海面,以慰亡靈。營辦港澳客輪的信德中旅船務管理有限公司,亦有贊助長洲居民舉行這項法事。

「露絲」肆虐期間,長洲信號站受到破壞,懸掛風球的信號杆被吹毀。一個多月後,長洲鄉事委員會主席周理炳致函離島理民府和天文台,希望當局從速更換,以便長洲的水陸居民和漁船得知風暴消息。天文台台長迅即回信,表示即將進行修葺。

80年代對長洲影響最大的颱風是1983年的「愛倫」,除了摧毀房屋,亦令兩艘輪船在長洲東灣和交椅洲擱淺,一艘是塞浦路斯貨輪,另一艘是新加坡貨輪。長洲信號站的桅杆再次被颶風吹歪,長洲鄉事委員會又寫信通知天文台要求盡速修理。

千禧年停掛風球


通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市民可從電台和電視台接收風暴信息,現在還有互聯網和手機。信號站顯得過時和不足,而且浪費人力和金錢,天文台自1970年代後期陸續關閉信號站,尖沙咀訊號山的信號站於1981年停用,到1983年只剩下15個。最後一個關閉的信號站在長洲,2002年1月1日正式完成歷史任務。從此香港不再懸掛風球,天文台亦改用「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字眼。

長洲氣象站於1992年轉為自動化後,至今仍然運作。站內擺放昔日懸掛風球的物件,包括信號桅杆、風球標誌,還有一座絞盤,現在都成為歷史文物了。天文台又將其中一個房間闢為展覽廳,圖文並茂介紹颱風信號知識、氣象站職員生活和長洲風災歷史,讓參觀者緬懷過去歲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及圖片獲《灼見名家》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三年零八個月這個名字,都會聯想這是抗日戰爭時香港被日軍佔領以及統治的時期。在香港淪陷之前,其實港英政府曾經作出頑強的抵抗,令到日軍本來打算以一星期就攻陷香港的計劃,被守軍硬拖至十八天才攻陷,後世稱為「十八日戰爭」。本文旨在述說香港義勇軍可歌可泣保家衞國的事蹟。它的組成來自香港不同種族居民,規模雖小,卻發揮強大作用,甚至在戰後被港英政府公布御賜「皇家」榮銜。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