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闊歷史:呂樂發跡與墮落(上)--權傾黑白兩道

2023-09-22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6-15 at 23.05.35.jpeg


作者:黃嘉敏

香港四大探長:呂樂、藍剛、顏雄及韓森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於黑白兩道吒咤風雲、權傾一時,但亦因權謀私,貪污致富反遭通緝,客死異鄉,下場慘淡。拙文旨在解構香港四大探長之首呂樂如何由散仔打拼成為總華探長,再由高處跌下的故事。

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歷了急劇的轉變。當時大量內地人移民來港,人口快速增長,從1960年的301萬,增長至1979年的501萬。社會發展步伐迅速,製造業蓬勃發展,經濟漸次騰飛。當時亦是小販的全盛時期,內地移民以及低下階層沒有工作者成為小販,在街上四處擺賣。面對這些轉變,政府一方面需要專注維持社會秩序,同時積極為市民提供住屋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務。然而,因為人口不斷膨脹,社會的資源未能趕及實際需求,這種環境助長了貪污的歪風。市民為了維持生計以及盡早獲取公共服務,都被迫使用「走後門」的方法。當時「茶錢」、「黑錢」、「派鬼」等各種代替賄賂的名堂層出不窮,市民耳熟能詳,甚至無奈被迫接受,貪污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70 年代中期之前,香港的腐敗普遍,蔓延至整個社會。在政府部門中腐敗日益猖獗,官員們通過種種方式「勒索」市民。警察部腐敗便是由很多官員聯合起來進行典型的「集團式腐敗」。

呂樂在1920年5月16日出生於廣東汕尾市海豐縣,舉家偷渡至香港,在長洲長大。年少時以街邊擦鞋、派報紙及拉人力車等為生,教育程度不高。1940年11月9日,20歲的呂樂加入香港警隊,礙於低教育水平,只能成為一名散仔(軍裝巡邏小隊警員)。1941年香港淪陷,進入日治時期,1946年他再報到,1947 年他便調職成為雜差房(刑事偵探部)便衣。其後得到提𢹂,晉升為探目。

1955年5月31日晚上,深水埗百多名14K社團成員舉行封爵大會,九龍偵緝署長郭倫帶領幫辦、華探長、探目及警員進行圍捕,呂樂亦參與其中。同年12月11日,呂樂當時任銅鑼灣高級探目,獲推薦入營深造受訓。 訓練營為期八星期,為受訓人員提供最新刑事偵查方法。獲推薦參與訓練營的警務人員,都是警方致力栽培的未來之星。1958年,呂樂獲升為華探長,及後他不時都因神速破案、功職彪炳屢屢見報。同年4月25日,呂樂親自率領數名幹探大破勒索曾任保良局及元朗博愛醫院主席趙聿修的案件。8月29及30日,呂樂大破沙田襲警奪槍案。12月,九龍巴士公司總經理雷瑞德遭行劫受槍傷,當時駐守新界的呂樂奉旨調往九龍偵查。 以上可見,呂樂晉升華探長後屢破奇案,功績節節上升,受到高層重視,委任大案,在警隊和社會的地位日漸上升。1959年7月27日,呂樂祖母離世,31日於九龍殯儀館出殯 ,送殯人數達千人,包括各大社團、警察同仁及商行,可見呂樂的江湖地位超然。1962年,呂樂進入人生高峰期。4月27日,呂樂與藍剛共同獲升為華探總長,呂樂負責香港區,藍剛則負責九龍及新界區。

WhatsApp Image 2023-06-15 at 23.05.33.jpeg

值得一提的是華探總長並非高職位的職級,只屬於員佐級中的高級警長,即警隊最低架構的職級。當年的警務處把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劃分為三個警區,在每個警區內設立一個「總探長」的職位,旗下有「探長」負責偵查罪案。因為很多外籍高級警務人員都不諳中文,需要依靠「華探長」查案、與黑幫打交道,以便進行貪污賂賄。令擔任這些職位的華籍警務人員非常吃香。這一班被稱為「華探長」的執法人員成為不懂英文的普羅大眾與外籍警官之間的溝通橋樑,他們「位不高」但「權重」。這也說明何以「華探長」於警隊職級不算高,卻是在華人之中佔有頗高的職位。

12月16日,時任港督柏立基爵士代表英女王授勳,呂樂獲頒「殖民地警察優異勳章」,成為全港13名中西警官的其中一名。呂樂成為總探長後亦親身上陣,屢破大案。報章上呂樂破案的新聞屢見不鮮,以迅速破案於警隊和社會聞名。1965年1月,發生一宗「真呂樂活捉假呂樂」的新聞,一名與呂樂同名同姓的17歲飛仔,自稱「探長」,於灣仔活道準備開片。呂樂收線報後親自帶領港島區反黑組生擒假呂樂。往後數年呂樂都不時破案,直至1968年向警務處提出退休。早於1967年,呂樂萌生退休的想法,卻因六七暴動感到責無旁貸而留下,甚至於1969年正式退休前大破一宗金行巨劫案。其後,200多名警察同仁於旺角警署為呂樂舉行歡送會。

呂樂用了16年由無名警員爬到威震一方的華探總長,他一步步登上人生巔峰,被稱四大探長之首。儘管他過往功績彪炳,背後種種促使他成功的因素都是不能見光,加上日積月累的民憤迫使他只好放下眼前的一切利益,遠走加拿大和台灣,避過到廉署飲咖啡一劫,最終長眠於溫哥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三年零八個月這個名字,都會聯想這是抗日戰爭時香港被日軍佔領以及統治的時期。在香港淪陷之前,其實港英政府曾經作出頑強的抵抗,令到日軍本來打算以一星期就攻陷香港的計劃,被守軍硬拖至十八天才攻陷,後世稱為「十八日戰爭」。本文旨在述說香港義勇軍可歌可泣保家衞國的事蹟。它的組成來自香港不同種族居民,規模雖小,卻發揮強大作用,甚至在戰後被港英政府公布御賜「皇家」榮銜。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