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劃生:香港第一代體育記者賴端甫

2023-08-29
歐陽逢康
香港足球史學會前會長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8-29 at 16.57.29.jpeg

年多前筆者曾在此撰文介紹香港首位女體育記者梁楓,既然介紹女的,怎可不介紹男的,恰好今年是香港體育記者協會成立35週年,筆者訪問了香港第一代體育記者賴端甫先生的哲嗣賴汝正先生,加上筆者多年來搜集的資料,再動筆介紹這位對香港新聞界和體育界貢獻良多的人物。

Image 5.png

華人鄙視戶外體育運動

中國人發明的蹴踘於清初便被完全禁止,而我國傳統對於戶外體育運動認為太激烈,並不鼓勵;加以香港華人自開埠以來只重商業,鄙視文化體育,本港華文報紙一直以來都只報道政治經濟社會新聞,體育新聞一直付諸闕如。

當然,華人没有參與這類活動亦是被報章忽視的主因,而華人足球縱然終於出現,卻只流行於華人學生中,直至這些學生為國家奪得遠東運動會足球冠軍,而且在香港能與英國人在球場上分庭抗禮,才令本地華人社會對這項運動 (甚至一般的體育運動) 刮目相看。再加上國民政府推動『體育救國』的概念,以及基督教青年會的大力推動,包括足球在內的現代體育運動逐漸為社會接受。

有關足球運動的新聞,終於在1910年代末在香港中文報章出現,華字日報於1919年5月1日報道第4屆遠東運動會的新聞,這似乎是華文報章第一次對足球運動 (甚至任何體育活動) 的報道,此後該報對體育運動的報道,均以南華會比賽和活動,以及遠東運動會消息為主,內容十分簡略,並無緊貼追踪,時有時無。

詳盡的體育新聞在華文報章的出現,就不得不歸功於賴端甫。

華文報章上推廣體育

賴端甫原籍廣東番禺,父母賴詠裳 (1869-1936) 和曾玉蘭 (1873-1930) 均在香港出生,二人於1894年結婚,婚後二年的1896年6月30日在香港誕下賴端甫。賴家祖先曾在清朝當官,至賴詠裳這一代已成為普通人家,他在香港政府工務司署當倉務員。

賴端甫思想十分前衛,他生前告訴家人,他在辛亥革命期間雖然年少,但已參加了革命黨成爲黨員,1911年6月廣州黃花崗起義,他本來抽到『死士』籤,要身先士卒,但事前突然染上急病,倒臥病榻,因而錯過了起義,沒有成爲72烈士之一。另外他也曾與一班被徵用的三合會人士乘船去支援一次起義,可是途中他們叛變,賴要跳水逃走。

賴端甫畢業於聖保羅書院,1914年在穗與廣州姑娘司徒紀漢 (1897-1985) 結婚。他妹妹賴寶川則成為香港大學第一位醫科女學生,畢業後在政府工作,日治時期在香港參與人道工作,後來因此而獲頒OBE勳銜。

1920代賴端甫開始在報章擔任體育記者,鼓吹體育運動,是為我國在報章提倡體育的第一人。賴首先在1923年創刊的新國華報詳細報導本地體育活動,向華人讀者介紹各種運動項目,繼而將這種做法帶到劉鑄伯倡辦的華商總會報和後來的華僑日報,筆名『球場舊侣』。

華僑日報1925年6月1日創刊號云:『吾國以不武聞於天下,東方病夫之誚,自宜急謀湔雪,……三育當以體育為根本,……本報有見於此,極力提倡體育,……故於報內增加足球消息一欄,他時更及籃球壘球排球泅泳國技等記載,以振起我國魂,而一新其氣象。』該報體育新聞欄越做越大,當年10月曾出過4版的《華僑日報足球特刊》。

Image 5.png

(上圖:1927年的華僑日報體育欄。)

創辦華強晚報

1927年賴端甫還與有志提倡體育運動的友人合作創辦華強晚報,並出任督印人 ,該報為華僑日報的聯營報,特別注重體育新聞。因為創辦自己的報章,他便辭去華僑日報的編輯工作,於8月27日正式離開該報。

那時還有其他著重體育消息的報刊出現,同年出版的南強日報便標榜其體育新聞,全盛時期有『體育報』的稱號,在足球季節,這份報紙便會在球場內滿場飛。

賴端甫於1930年代在循環日報任體育記者。1938年2月19日起南強日報出版『體育專刊』,邀請賴擔任編輯主任,並為評論專欄執筆 。他在創刊號的發刊詞中稱,他過去七年沒有辦體育刊物,這時再辦,原因有二,一是響應國民政府的『體育救國』國策 (該刊版面上印有『娛樂莫忘救國』的字樣,相信與1937年的『七七事變』有關);二是將體育納入正軌,因為當時參與體育運動的人很多是『錦標主義』,投機取利,令國家的體育運動水平落後於人。
Image 4.png

(上圖:1938年南強日報出版『體育專刊』,由主編賴端甫撰寫發刊詞)

他又於同年8月創刊的大公報香港版,開始連載他翻譯外國足球專家寫的足球技術分析文章,題為『足球登龍捷徑』。

由於賴端甫是英文書院出身,中英文良好,在足球圈又甚為活躍,並且親身參與過足總舉辦的足球賽事,所以香港足球發展初年,在没有先例可援的情況下,很多只有英文名稱的體育用語、專有名詞,都是由他翻譯成中文,有些甚至沿用至今。最好的例子是『尋常杯』和『特別銀牌』,由於是業界大哥大所提出,最俱權威,所有行家均跟隨。

1940年代賴又任星島日報體育記者,亦有在其他報章撰文,仍然以『球場舊侣』為筆名。他於1928年發表的「香港足球歷史」一文,應為研究香港早年足球歷史的重要文獻,可惜筆者還未有機會拜讀。

促成南華會女子部誕生

賴端甫還與南華會女子部的成立有極大關係,話說在1926年間,賴的妹妹寶恩、寶勤愛打排球,常邀請友人於周末或假日,在他們父親管理的倉庫空地練習。當時剛巧有熊家女子排球來港,賴為姐妹出面約她們在男青年會比賽,這是香港第一次舉行女子排球賽,『觀者萬人空巷』。賽後更進一步倡議設立精華女子體育會,該會於1927年成立,賴當名譽顧問。

可是,體育會成立不久即出現經費問題,而練習場地亦因發展而遭清拆,至1929年初,面臨結束。賴端甫又出馬,成功說服南華會設立女子部,讓該體育會會員全數加入。南華會女子部成立後,即成立排球、游泳、籃球、絨球、田徑和音樂等活動。

日佔時期堅持留港

1941年12月日軍侵佔香港,香港淪陷時期出版的『香島日報』刊有賴端甫與長子賴汝榮的文章與活動,父子同在原爲《星島日報》的《香島日報》工作,賴端甫還不時到廣州,與羊城體育界交流,那時廣州在汪精衛政權管治下,與由日本軍政府統治的香港保持着一定的交流活動。

據賴端甫晚年向子女敘述日治時期的遭遇,他們那時一家生活困苦,太太患上大腸熱疫病,自顧不暇,更無力照顧當時年幼的三名子女,要交到托兒所和孤兒院照顧,時為賴端甫一生中最艱難的日子。

和平後賴端甫從托兒所接回一子一女,但孤兒院被炸毀,寄養的另一名女兒從此失散,一直無法尋回,此事賴端甫一直耿耿於懷。

現場評述足球

戰後賴端甫還有為包括上海申報在内的報刊寫體育文章,但更重要的是他成為本港第一代『講波佬』,他於1949年4月16日起每週六晚為麗的呼聲主持體育評述節目,翌年 (1950年) 香港廣播電台率先進行現場直播足球賽,邀請了賴當現場評述員,而賴就此一直為港台評述球賽;據說賴端甫講波,『慢條斯理,一板一眼,清楚有餘,卻趕不上球賽的快速變化節奏 』。

1957年葉觀楫加入港台『講波佬』行列,與賴交替主持現場評述4年之後,即1961年,他才全面退出現場直播評述員的行列。

雖然不再做現場評述,但賴端甫此後仍然為港台主持『體育評述』節目多年。1967年8月他加入星系報業,擔任體育版編輯。
 

Image 1.jpg

(上圖:賴端甫入職星系報業時的職員證,由時任高層的足球名宿許竟成簽發。)

足球裁判

賴端甫除在場外評述足球賽外,還在場中擔任球證,戰後初年他向足總註冊成為二等裁判,有資格擔任乙組和預備組賽事的球證,或者甲組旁證。兒子賴汝正還記得,父親不時帶他到球場看他執法的球賽,預備組排在甲組之前比賽,頭場結束後,賴端甫便牽着兒子的手走到觀眾席上的播音台,為隨後舉行的甲組球賽作現場評述。

除了前線球證工作外,他還於1948年參與籌組『僑港足球華人裁判會』,並出任首屆執行委員,又與曾境康及葉九皋負責將英文版本的足球裁判員手冊翻譯為中文。

Image 2.jpg

(上圖:賴端甫二級裁判證書)

Image 2.jpg

Image 1.jpg

他是『香港中華體育協進會』 (華協會) 發起人之一,曾任該會書記、出席該會的小球總會代表等多個職務,曾為足總禁止註冊球員踢小型球而與代表足總的莫慶發生爭執。

賴端甫也是早期香港體育記者聯誼會其中一位創辦人。1988年香港體育記者協會正式成立,取代聯誼會的位置。

賴端甫於1982年2月26日病逝,享年85歲,下葬薄扶林中華基督教墳場。

賴端甫兒子汝榮、汝強、汝正均為體育記者。賴汝榮又曾任香港小型球總會主席,以及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要職多年,已於2011年1月9日逝世;賴汝強除記者工作外,自己亦愛踢球,於大陸政權易手後響應號召返回內地,成為中國青年隊的教練,獲頒『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獎章』;賴汝正現已退休,之前曾在多個電視台任職體育台主管。
 

Image 1.jpg

(上圖:賴端甫(右)與兒子賴汝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三年零八個月這個名字,都會聯想這是抗日戰爭時香港被日軍佔領以及統治的時期。在香港淪陷之前,其實港英政府曾經作出頑強的抵抗,令到日軍本來打算以一星期就攻陷香港的計劃,被守軍硬拖至十八天才攻陷,後世稱為「十八日戰爭」。本文旨在述說香港義勇軍可歌可泣保家衞國的事蹟。它的組成來自香港不同種族居民,規模雖小,卻發揮強大作用,甚至在戰後被港英政府公布御賜「皇家」榮銜。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