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英國參考填鴨式教育大錯特錯

2017-08-21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duck1.jpg

被採用於香港以至內地的教育制度,縱使經過多次教育改革,仍一直被批評為重視背誦的「填鴨式教育」﹑求分數為本,而外國的教育則一直為亞洲父母所嚮往。但最近填鴨式教育卻有向外蔓延的趨勢,據報導,英國有部份學校正準備使用一套共36本直接從中文譯成英文的教科書《真實上海數學》,唯一的區別只是人民幣符號被英鎊符號替代了。 

據稱這些學校是對上海學生在國際標準化測試中的成績感到震驚,認為東方的教學方式值得肯定,因而希望複製這成功,大幅提升本國學生的數學能力。這項計劃更得到政府資金支持,獲得5400萬美元的總預算,英國超過半數的小學都將採取上海、新加坡的數學教學方法。 

這個計劃引起相當的爭議,正如反對的學者一樣,認為這是把分數放在首位,但求讓學生能在青少年學習階段能有更強的數學能力去取得高分,卻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啟發, 而且這種所謂的速成並不適合天資較弱的學生。 

扼殺兒童獨立思考能力

這種所謂的「填鴨式」教育,在香港早已證實是弊多於利。這種教育制度要求學生要盡快學習學科知識,盡力取得高分,學生往往不知學到的知識於實際上有何作用,也缺乏思考的空間,只在師長父母的壓力下知道必須取得高分,因而普遍害怕失敗。這種競爭性極大的學習模式,對於天資較佳的學生確有助他們在同儕中「鶴立雞群」,但同時亦製作了一批批的「失敗者」。天資較弱的學生很容易便因而跟不上進度,被迫花更多時間去補習和複習,扼殺他們本應享受於自我探索和學習的童年。教育本意應是讓學童掌握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將一套既定的資訊「下載」到腦內「硬碟」。中小學的課程應是教學學生研習的方法,並非背誦一堆堆的資料和作一次次的操練。 

歐美的教育制度不重視分數和操練,學生多能愉快學習,本應是較東方的教育制度為佳。無奈歐美有教育官員被國際試的成績數據沖昏了頭腦,以為東方的教育制度更佳,卻未認清拿高分的只是少數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背後卻有千千萬萬的「制度失敗者」。筆者最擔心的是,英國的例子也許只是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教育風潮開端。 

創新產業需有嘗試精神

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實在對本港的青少年影響深遠,而且影響一生。這樣的教育制度教導學生要依循既定的學習模式和跟從主流的教導,因此學生即使大學選科亦害怕失敗,傾向「保險」的選擇,但求穩入大學的主流學科和有穩定的出路。但香港若要有創新的人才和產業,卻必須有更多學生有不畏失敗的精神,勇於嘗試,才能回應社會的需要去作出創新。 

國際教育界必須正視這種由香港以致東方社會散播的「填鴨式教育」歪風。香港教育界在特首林鄭月娥上台後,已大力鼓吹校園要推動STEAM教育,強化校園相關師資培訓及創新創業課程設計,以迎接創科及初創企業的世界大潮流,推動創新創業的環境和下一代。香港的教育制度革新已是如火如荼地蘊釀,英國若反過來有意倒行逆施推行「填鴨式教育」,恐怕會成為國際教育界的笑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