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香港電子支付、商貿和交通落後了多少?
今年頻頻出差,不時到上海、悉尼、紐約、台北和新加坡,倒是特別驚覺世界變化之快,香港市場在電子支付落後了很多。
有人說微信堪稱中國第五大發明,確實一開始只是一個參考以色列通訊軟件的程式,但是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個通話,看新聞,收取優惠,朋友間互相轉錢及購物支付的多功能程式。走在靜安區,浦東新區和金融區,銀包確實沒有拿出來過。外國同事一起隨行,也笑說要幫他的錢包充值,拿著一大堆現鈔零錢,確實不爽。
而最驚訝的一點,還是訂戲票和拿取餐飲優惠。在程式上看中一套電影,網上訂票選位置,然後在戲院對著QRcode 拿票。晚上跟客戶吃飯,在微信按一個兩人優惠套餐,比在港拿著信用卡消費,優惠來得多。
這個中國獨特的消費模式,在美國則用上另一種形態,把各式各樣的卡連上Apple 和Android Pay,也算是不俗的消費體驗。在新加坡,最讓人感到便捷的,就是坐的士可以用上各式各樣的電子支付,也有不同的程式如Uber和Grabtaxi,在炎熱的環境下,穿梭酒店和工作場所方便快捷。
港故步自封恐影響旅業
新班子上場,倒期望創新及科技局、聯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可以大力加快在港推動電子支付,推動企業和商戶設立多元化的支付系統,在措施上適度提供支持,這樣不但能夠促進本地消費,而且也可以吸引更多內地和海外旅客來港購物的意欲。
同時,在確保交易安全下及個人資料得到保障下,香港不應該只停留在八達通,Visa和萬事達卡主導的年代,也不應該學習澳門,首爾和東京故步自封,只讓本地的士業壟斷市場。作為國際一級大都會,外國旅客來港不能放心使用Uber, 拿著Apple 和Android Pay無處可用,不但阻礙了旅遊體驗,更甚是帶來不便。一年光景,一部手機通行中國和世界,在香港,銀包確少不免還是裝點紙幣,褲袋裡塞滿零錢,其實很不合時宜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