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孕育更多獨角獸 可參考印度及新加坡
最近,港產初創GoGoVan與騰訊附屬公司,美國上市之58同城旗下的58速運合併,有望成為香港第一家獨角獸公司(Unicorn,意即估值達十億美金或以上但仍未上市之初創企業)。這個消息固然為香港初創界打下一支強心針,但同時亦不禁令港人反問,為何於小米﹑Airbnb﹑Uber等獨角獸始祖進化成十角獸(Decacorn,意即估值達一百億美金或以上但仍未上市之初創企業)之時,香港才出現第一家獨角獸?香港人一直以頭腦靈活﹑轉數快聞名, 於文化﹑科技上傲視亞洲地區,何以現在於這股初創浪潮中,香港似乎連浪頭亦難以跟上?
亞洲各國早已陸續跑出
據科技網站CB Insights統計,截至2017年8月27日,全球現有214家獨角獸公司, 中國於亞洲獨佔鰲頭,擁有五十五家公司,大比數拋離排行第二,擁十家獨角獸之印度。排行第三之南韓有三家,新加坡﹑印尼各二。若計算已實現投資退出?之初創企業,中國共有十八家公司,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之阿里巴巴以及早前在香港「炒到飛天」的美圖,而新加坡、日本、南韓及台灣則各有一間。以上數字顯示香港於初創企業版塊的發展大幅落後,只有香港於初創板圖上尚未成功搶灘,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席。那麼,香港到底有什麼問題?
香港政府放錯重點 未有了解行業生態
相比起其他亞洲國家,香港政府對初創行業態度較為保守,扶植的方法亦跟不上行業生態。打開創新及科技局網頁,除了創科生活基金外,其他欄目均與如何培育、扶植初創企業無直接關聯。去年成立之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 亦暫時未見有直接培育初創之計劃。香港政府對初創企業及創新科技之發展,只局限於一筆過撥款式的金錢支援,而非創造理想的環境,如修改法例及增強人才培訓等。 事實上,要推動初創企業之發展,香港政府現時之政策支援實為不足。
以印度為例,政府推出之StartupIndia,當地政府要求公營機構進行招標時,必須有一定比例之貨品須採購至微小企。同時,印度政府亦加快及簡化初創企業之專利申請程序,並同時減低申請專利的費用,以保護初創企業之利益。除此以外,印度政府亦牽頭舉辦了一個全國性的Hackathon,以推廣創新文化以及動當地的科技發展。
此外,新加坡政府亦成立了一個專為初創企業而設的Startup SG,政府不僅會以一對一方式注資到初創企業,同時亦推出新創指導夥伴計畫,為初創企業配對並尋找導師,為它們提供商業指導,於創業過程當中提供適當建議。
香港政府應改變心態 勿浪費優勢
香港有很多優厚之條件,不單擁有多家世界一流之大學,能為初創企業提供大量人材,同時地利位置亦得天獨厚,背靠中國龐大市場,亦同時面向世界。金融市場發達亦同時有大量資金,實為初創融資及實現退出策略之絕佳地點。香港政府除了要改變心態,多聆聽、了解業界之需要,並同時放眼四周,海納百川,如參考印度及新加坡成立專為初創企業而設的的政府部門,制定更合宜之政策,別浪費香港本身之優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