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財:由監管沙盒聯想到八達通獨大

2017-10-06
華德財
會計從業員
 
AAA

octopus1.jpg

由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這一年之間,香港的金融管理局、證監會和保險業監管局都為了鼓勵金融機構更多的利用金融科技,而紛紛設立不同的監管沙盒。究竟是甚麼來的呢? 

沙盒一詞是源自資訊科技系統。當系統遇上一些來源不可信又或是無法判定意圖的程式,為了保障電腦系統的日常操作不被影響,電腦人員就設立沙盒以嚴格控制上述程式所能存取系統的資源,直至系統分析人員了解清楚為止。換言之,上述的監管機構所設定的監管沙盒,就是為了給合資格的機構提供一個受限制的監管環境,以方便他們於營運中試用新的金融科技。 

可能大家都還是不太明白究竟有哪些創新的金融科技值得這個沙盒去管理,就在此以近年最流行的手機程式付款為例吧,雖然八達通卡於1997年在香港發行並取得巨大的成功,是現時香港最為流通的電子貨幣,但是此後十年,香港就沒有再引進其他新的金融科技了。即使現在手機的程式已經日新月異,於國內使用手機可以於超巿、餐廳,甚至可以於提款機中提款,可是這些於香港還是很不流通。一般巿民還是留戀於八達通卡的使用。中國國內就是因應著手機付款的普及而發展出形形式式的商業活動,例如:滴滴搭車、代駕、火鍋,到會服務等,還有更多你意想不到的服務,藉手機付款普及而誕生,大大刺激了經濟增長。 

政府與新科技脫節 形成惡性循環

以上監管沙盒用於八達通的例子上,負面後果就是監管和發牌過份嚴格,使香港的電子貨幣獨沽一味只有八達通,香港政府的施政作風一向都流於雷聲大雨點小,「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鼓勵創新科技自上屆政府起已說了好幾年,但實際鼓勵措施不多,又為人所廣知。今次監管機構設立沙盒,其本意是很值得推崇的,但是我真的不抱太大信心。理由不是現在的政府得不到巿民的支持,而是現在的政府好像很難與新科技掛得上鈎,君不見政府部門內部使用的電腦系統、軟件,許多都是快要過期失去更新維護。就是決定要更換,也是換下一個快要過期的軟件和系統,於是很快又要過期失去維護。如此周而復始的惡性循還不斷。由一位見過喬布斯就沾沾自喜的科技局局長,帶領一群不熟悉新科技的公務員去領導香港的創新,又如何能給予別人專業的意見和建議呢? 

雖然我也明白姍姍來遲,總比永遠不來的好,而監管沙盒的本意是好。

繼金管局後,證監會亦公布,推出監管沙盒,為合資格企業提供一個受限制的監管環境,能有助監管企業使用金融科技來進行受規管活動,證監會對合資格企業所進行的監察將會較為嚴謹。為了盡量減低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證監會可能會施加發牌條件,例如限制企業可服務的客戶類別或每名客戶的最高風險承擔。這些保障投資者的措施本意雖好,但亦需小心過份嚴格致矯枉過正。

事實上這樣三個監管機構,分三段時間成立三個用意差不多的監管沙盒,還遠不如找其中一個做主,至少在職責上可以把三個沙盒整合在一起。現在三個分開的好處,說真的,我想了一整晚都想不出所以來,大概唯一好處就是增加就業率,多產生幾個職位,而且在產生事故問題的時候,可以互相推卸一下,以免一個部門一力承擔所有,下不了台。施行政策確是需要按部就班的實行,避免過急而影響原來的民生,但是如果推行新科技也是抱著同一步調,那新科技都再新不起來,還剩多少吸引之處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