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香港綜藝娛樂能否打入大陸市場?
近年不少香港綜藝娛樂迷都多轉「煲」韓國及內地的綜藝節目,全因中韓兩地電視台肯於綜藝娛樂花大筆錢製作,對電視台來講也是個重要財源。綜藝節目題材無需十分本土,受地域限制的比重較低,只要能引起話題,將整個節目版權高價售出自然成為生金蛋的鵝。所以中韓兩地都不惜工本花資源製作。這種高成本消耗式的製作手法不利香港電視台競爭,香港綜藝節目變成捱打。不過近日內地電視台的製作資源開始到達「瓶頸」。內地綜藝娛樂製作商開始轉攻直播互動綜藝視頻,網絡無遠弗屆,會否成為香港綜藝娛樂反攻大陸的一線窗口?
內地移植當紅韓國節目《Running Man》的《奔跑吧兄弟》,據報第二季一集成本高達2200萬元;其他熱門節目《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一集也各有950萬元、475萬元的製作費。韓國綜藝節目一集成本都有約200到300萬元不等;日本具水準之作的綜藝節目一集也300萬元以上。
如此燒銀紙式的製作,出名慳家的香港無綫電視當然不會效法,其他香港電視台亦無如此財力競爭。不過原來內地電視台都開始吃不消。過去承包不少內地綜藝節目後期製作的星馳傳媒的創始人之一朱化凱,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就指,一個傳統衛視綜藝項目投資規模非常大,一般都達一兩億元,高的能達到三四億元的規模。明星片酬飛漲令製作費水漲船高,當中藝人成本,最多佔項目投資的60%,製作成只有30%,剩下的5-10%會用於宣傳、廣告。而內地目前充斥著內容大同小異的綜藝節目,令競爭白熱化,廣告商資源被攤簿,目前綜藝節目的投資回報率迅速下降,甚至蝕多過賺。
因此這類節目迎來全新的變革,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專業、專家生產內容)中的直播互動綜藝視頻,成為了新媒體領域兩個最新的增長點和盈利模式。主打網絡直播的短視頻及與觀眾互動的模式,更有取代傳統電視節目的趨勢。阿里、騰訊等網絡巨企都斥資數十億元打造所謂的PGC生態鏈。
已引入內地金主的無綫電視當然看到這一點,因此力谷Big Big Channel,利用已有的明星名氣,打造自己的PGC生態鍊,希望不用受制於面書、微信。朱化凱指這類PGC是否成功更取決於創意!過去各大電視台拼明星、拼卡士,現在慢慢開始改為拼內容,拼認真正的制作。
香港人強項為「食腦」
香港網上一早興起大大小小的平台,每日播放具創意的影片,只是各有各做,未具規模效益搶佔大份額市場,因此未有這類獨角獸出現。
無綫作為全港電視台的領頭羊,若果肯認真製作綜藝娛樂節目,減少今屆香港小姐鬧劇式的戲碼。在市場改變製作模式下,絕對有能力成為大灣區PGC的領導者,引領香港娛樂產業搶佔市場。其實自從Viu及奇妙電視加入競爭後,無綫的綜藝節目開始重燃鬥心,停止了獎門人無限loop的惡習,勇於作出新嘗試。鼎爺廚房、嫁到這世界邊端、屋邨遊樂團、傲遊中亞等等,都吸引到不少港人在電視及網上瀏覽,獲不錯評價。不少的十點半檔綜藝都以五至十集為本,節奏明快,盡量讓觀眾接收到節目精華。即便是流行經典五十強,亦都成功邀請到話題性的嘉賓不失為新嘗試。
無綫正積極創造新內容,但始終不脫以22或44分鐘作為一集的製作方式。製作本位仍然停留於務求觀眾在電視機收看的心態。若果要進一步發揮PGC生態鏈的威力,無綫應考慮如何將自己的綜藝節目與Big Big Channel有機結合。甚至乎將自己的地域限制打破,積極開放自己的網上平台,吸納大灣區不同的素人製作,發揮香港創意空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