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懶:生兒育女淪高風險低回報「投資」?
香港地,為人父母甚艱難,最近有調查就指,約五成香港家長供養18歲或以上的成年子女,更有近三成家長正供養逾30歲的子女。靠父母「上車」,大抵已不再是新聞,養兒防老何止out,直情已淪出土文物。無怪身邊朋友都打趣謂生兒育女,已變成最高風險低回報的投資,稍一不慎還要被仔女埋怨奉上棺材本都「幫唔到手」,寧願養貓貓狗狗好過養人云云。
係咪咁灰,人言人殊,生兒育女是個人選擇,只是,睇睇個調查结果,又確實幾可悲。我就有一個親戚,讀了雙碩士,年近四十從未做過一份長工,連學費生活費都是父母出錢。一家人嘛,父母不介意又負擔得起,別人確不能說甚麼,只是,這樣的現象,肯定不是冰山一角。有指新一代父母生得少,特別嬌貴,子女零用錢與現實世界薪酬落差太大,要忍氣吞聲畢業捱低薪特別有難度。
我畢業多年,早已不算新一代,難以代言,但眼見身邊不少年輕人入大學後不斷轉學系,要不就學位接學位咁讀,是求學心特別強,還是逃避工作,真的只有自己先知。不過,我真的要感謝我的父母,自小,父母已教我:做甚麼都好,要量力而為,要學習承擔後果,要經濟獨立。「自知揾唔到咁多,就唔好花咁多。」是老媽子的口頭蟬。
不過,有種「核心價值」,我覺得更是重中之重,就是無人可以讓你依賴,就算你的父母愛人,別人亦有自己的人生,最多可以扶你一把,但無義務幫你一世。所以,畢業後我從無諗過問屋企人借錢去周遊列國放眼世界;或者買大屋建構人人艷羡的家,因為我知道,以我的性格,揾錢不會多,至少,不會令我在豪不委屈自己的情況下,坐享巨廳望海豪宅。成功需父幹?可能真係要等第二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