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洛洐:自閉者的社交
坊間為自閉症患者進行的行為治療,通常會一對一,這樣的模式能讓患者更集中於治療師的教導,令他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較大程度的學習成果。學習的行為和技巧主要是為了令他們變得更獨立,或讓他們能夠在社區裡生活,例如清理大小便、看紅綠燈過馬路。
這些訓練對患者而言是必須的,但縱使有再多的此類型訓練,他們也難有一般人的生活。一般人下班後會跟同事happy hour,跟朋友吃飯、唱K、閒時遊船河。各式各樣消遣,可以減壓,可以純粹為追求快樂。一對一的訓練是治療師與患者跳著永不完的華爾滋,患者終不能得到和治療師以外的其他人交流的機會。
社交活動對於一個人的生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力不高的自閉症患者學習能力不高,對世界的規範不感興趣,亦缺乏社交概念。這意味著他們未必感受到外界對他們的眼光,而這種缺失在某程度上,使他們比能力高的患者要幸福一點點。能力高的患者除了學習能力好,也具備部分社交能力。他們願意接觸人,也需要群體生活,但從社交中,他們會意識到自己與別人不同,以及別人對待他們的差別。人生在世,總有一兩次被別人杯葛。回想一下那時候的你有甚麼感受?是悲傷、是憤怒、是感慨、是沮喪?所有的感受都將圍繞著自閉症患者。
訓練自閉孩子 放手鼓勵交流
行為治療師的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訓練患者擁有基本的社交技巧,希望他們在與別人接觸時,能盡量不令別人感受到差異。交談時,別人容易注意到、並辨識得到差異的行為,都是學習社交的基本內容,例如交談時要看著別人、不要有奇怪肢體動作、用適當的聲量和聲調去說話等。掌握外功後,還有心法,包括談話內容、對答反應等等,對患者來說也許比學習九陽神功更難。另外,治療師亦會安排年幼的患者一起上課,並給予一些需要他們互相合作和互相觀察行為的機會,讓不擅於社交的他們慢慢學習留意別人、變得不抗拒與別人接觸,期望能為他們埋下社交的種子,使他們在往後的人生中有發芽、成長的機會。
不過,儘管我們設計的訓練再完備,自閉症患者掌握得再好,他們與別人接觸時,也會有百密一疏的時候。治療師能夠教授患者社交技巧,但不能阻止別人的歧視行為。在發現交談對象有點異樣時,是否願意選擇包容、接納,繼續與他們接觸,還是選擇拒絕、杯葛,那是每一個社會持續發展時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