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從十九大看香港在中國金融發展中的角色
本文見報之時,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應該已經順利完成。作為一個投資人,在聽取了習近平總書記《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第十八屆報告之後,自然地留意到國家金融業繼續開放的情況下,香港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因為這往往代表著投資的良機。
「改革開放」是1978年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定下的戰略國策,自今已經三十九年,國家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驚人的進步。1980年時,領導人鄧小平希望在2000年,中國的人均生產總值能達到1,000美元,然後2050年到達4,000美元,這就是小康社會。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去年人均的GDP,已經達8,866美元,不單提早了三十年達標,更比鄧小平當年的設想,多出了一倍﹗中國不單出了馬雲、王健林、馬化騰等的世界級富豪和企業家,更令數以億計的人脫貧,這是人類經濟發展上未曾有過的奇蹟。
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金融業的發展,仍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首先,相比世界其他先進經濟體,中國金融業仍然受到政府高度管制。同時,政府又傾向於利用貨幣政策,而不是財政政策來應付經濟問題,致使極多的企業和地方政府依賴貸款來營運和生存。中央政府又因此而不得不對金融業採取更嚴格的管制,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等金融重點領域,中國仍是保護主義掛帥,未容許外國企業進入市場。雖然一眾國企因此而得益,大做「獨市生意」,卻造成國企在人才和制度上,未經歷真正的競爭,其生產力和盈利能力大有水份。中國要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並不能迴避這個問題,始終要和世界列強進行比拚。若是中國政府過於保護這些行業,開放市場的速度太慢,最終將危害這些企業的成長和戰鬥力。至於人民幣的國際化、自由浮動和外匯管制,則更加是老掉牙的問題了。
筆者認為,香港金融業有過百年的歷史經驗,自八十年代以降,已發展為亞洲區主要的金融中心,2000年後更是被譽為與紐約、倫敦齊名的世界金融都會。我們完全可以在國家的金融業發展和開放上面,扮演積極的先鋒角色。
香港要爭取在「一帶一路」發揮作用
首先,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上面,香港一定要爭取發揮作用。「一帶一路」是中國第一次把商業、資本、人才、地緣政治結合起來,大規模進行的國際合作。香港的人才資源則比較國際化,可以發揮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香港政府和業界,一定多加留意,如何把香港的人才,輸送到「一帶一路」建設上有用的地方去。
例如:上月香港同東盟十國宣佈完成自由貿易談判,今年十一月將簽署「香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或稱「東盟10+1+1」)自由貿易協定。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由香港機場做起點,經大橋到珠海,等沿線公路打通後,一馬平川,開車到越南只需二十小時,這些就是很好的例子。到時香港的年青人,想要到租金、物價都較便宜的地區創業或置業,就成為了確實可行的選項;即使是旅遊,也方便得多。總之,香港需要多些運用宏大的戰略眼光,看待長遠的經濟發展問題。
綠色金融不能滯後於人
第二個層面,是綠色金融。根據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今次十九大的發佈會上透露,財政部正在研究制定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方案。言詞之間,亦表示會「預香港一份」。可是筆者擔心,香港政府這邊的態度,將會使業界感到失望。當中國都已經發行了綠色債券時,香港在「綠色金融」上的發展,僅是由「金融發展局」在2016年5月做了一份報告書,提議成立有關的委員會、舉辦全球會議、發行綠色債券等。
一年時間過去,新任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在2017年8月6日的網誌裡,仍只是表示:「我們會落力與各方商討,大力推廣,希望能夠引起香港金融界多點關注綠色金融,促進業界發行或設計更多這方面的融資產品;我們亦正研究可以如何直接參與」。此等言論如同空話,即是甚麼也沒有做過。不諱言的說,這種效率在廿一世紀的今天,簡直是不能接受的。
香港可助內地完善金融監管
第三方面,則是金融監管制度。某程度來說,中國金融業的弱點,正正在於其不成熟、不理性、不科學的監管制度,朝令夕改,令業界和投資者哭笑不得、無所適從。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2016年1月4日在證券市場推出熔斷機制,結果1月7日只交易15分鐘即熔斷收市,創下世界歷史紀錄,更被部份人視作國際笑話,1月8日即叫停此措施。類似的例子,在中國證券和金融市場裡,其實多不勝數。
很可惜,在今次十九大中,一行三會(即人行、中銀監、中證監和中保監)仍然強調,金融監管是「嚴」字當頭。個人認為,有關當局應該實事求是,承認在金融監管上,中國仍是處於起步階段,必須引入外國的先進經驗,不能閉門造車自己硬來。香港的股票市場,也是經歷過1987年股災的挫折後,坦承檢討,在1989年成立了證監會,當中的主要管理人員,則是由外國引入。
筆者希望中國有關當局,能有這樣的胸襟和風度,引入外援,協助建立合理和成熟的金融監管制度,以達致健康的金融市場。否則,在邁向2050年百年大計的道路上,中國實在難以承受幾次「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又放」的鬧劇。在這方面,也是香港金融界可以作出貢獻和建議的地方。
香港的優勢,就是靈活多變,適應時代的發展。今天的中國,也許已在多方面有長足的進步,甚至超過了香港。不過筆者相信,只要香港人多動腦筋,保持特性,一樣可以在現代中國的發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