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何解港生閱讀能力下降?

2017-12-08
李道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READ1.jpg
家長開始以身作則,在子女面前拿起書本或與子女一起閱讀,毫無疑問才最有利提高下一代的閱讀能力。 (文匯報資料圖片)

五年一度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結果出籠,香港排名由第一跌至第三,得分亦由571分跌至569分;縱然相關分數跌幅不算太大,與分列一二的俄羅斯和新加坡也僅差12分和7分(即1至2%),但毫無疑問,香港沒能再次「考第一」,結果肯定令人失望。 

此外,研究同時反映,「普教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為569分,稍低於「粵教中」的571分,數字亦令一些一向反對「普教中」的,馬上如獲至寶般非議矮化「普教中」。惟問題是,這種批評是否適切呢? 

不應全盤否定「普教中」 

首先,「普教中」僅較「粵教中」低了2分(即0.35%),差異堪稱不足為道,尤其在統計學上更無大意義可言。其次,「普教中」學校一般要花約半年時間教授拼音並讓學生適應,語文學習稍有滯後也屬正常不過;反過來說,僅低2分可能已經嫌少了。 

更重要的是,「普教中」的目的並非純粹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還在於一石二鳥地讓學生多學一個語言;換言之,「普教中」學生與「粵教中」學生的閱讀水平相若,但前者卻較後者多習慣一個語言,這不是平白賺了嗎?相對而言,若拿英文學校跟中文學校比較,前者的閱讀能力即使稍遜後者,難道又要非議英語教學的方式不好? 

事實上,要全面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果,閱讀能力只是眾多指標的其中一項罷了。不是說閱讀能力並不重要,想要說明的是,社會實不應該太過以偏蓋全,純粹因為單一指標就全盤否定「普教中」的其餘教學效能。同一道理,研究亦顯示,有補習的學生的閱讀得分為563,遜於無補習學生的582,差距且達19分(即3%);然而,家長們會否因而全盤否定補習功能,甚至拉大隊讓子女退出補習班呢?

話說回來,作家馬克吐溫有云:識字而不讀書的人,跟文盲沒有分別。畢竟,學校教育只佔整個人生的一小部分,閱讀才是終生學習的馬拉松技能;尤其於今知識型經濟體系裡,若然無法吸收最新知識和資訊,肯定很快落伍脫節。所以,想方設法提高莘莘學子的閱讀能力及興趣,絕對是深深值得社會關注的。 

提升閱讀能力需由家長做起

其中,針對「普教中」大造文章,便是嚴重地弄錯對象了。相對來說,研究發現,家長有沒有閱讀興趣,就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產生重大影響:家長有興趣閱讀者的學生的得分為535,遠遠高於家長無興趣閱讀的448,差距達到87分之譜。顯而易見,與其斟酌「普教中」等宏觀教育制度,微觀地由家長開始以身作則,在子女面前拿起書本或與子女一起閱讀,毫無疑問才最有利提高下一代的閱讀能力。 

今日社會,很容易就將問題歸咎於外在大社會,而沒發現最大關鍵很可能在一屋之內;這不單是種泛政治化的操作,對於真正解決問題也毫無益處。說到底,理性務實地看待研究結果,既不宜太過先入為主以至為反而反,同時並須準確地看清問題和對症下藥--唯有如此,研究人員的心血才不致白費,香港整體閱讀風氣亦必改善過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