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彥亮:港府應該今年派錢
今年股市暢旺,經濟增長持續,不過普遍市民都未必分享到這些的經濟成果。尤其是樓價高企,租金帶動物價上升,令不少中下層市民生活負擔加劇。去年外匯基金收入破記錄新高,庫房水浸持續,假如只推動過往的個別「派糖式」短期紓困措施,未必可以惠及所有階層。退稅、綜援和其他津貼雙倍、免差餉地租當然可以繼續做,但更重要不應只是考慮提供N無津貼等等措施,更應思考派錢的可能。
2011年,時任財務司司長曾俊華於當年財政預算案,曾公佈向所有持有強積金戶口的香港人,注資6000元,引起極大的民憤。最終曾俊華修訂計劃,宣佈向合資格的成年香港人派發每人6000元,最後共花費約370億元公帑。派錢在公共理財的角度而言,當然並不理想,更難言常規化的可能。每年的政府收入波動甚大,派錢常規化會令整體常規開支大幅增加,假如遇上經濟衰退的話,政府收入未必足以應付大幅增加的公共開支。派錢不可常規化,但不代表政府不能偶一為之,為普羅百姓紓紓困,為社會氣氛降降溫。
派錢刺激消費市道
向全香港大部分合資格市民派發六千元至一萬元,財政開支大約是四百億至六百億左右,對政府一年的財政造成相當的負擔。不過,話雖如此,不少市民在收取政府派發的款項後,都會使用這些款項進行各類消費活動,因此不能說派錢只對政府財政有弊無利,反而是刺激消費市道的一個有效辦法。最終政府所派發的款項,將會有一些以不同的途徑重新透過稅收流入庫房當中。
相比其他社會措施,派錢當然欠缺受眾,也難聚焦改善個別的社會現象。可是,近年社會氣氛和矛盾劇烈,尤其是在這幾年間,撕裂甚為嚴重,現時並沒有甚麼政策和人物,可以令大家「順順氣」,而林鄭月娥政府亦深陷於不少政治矛盾當中,即使開局再好,民望亦難以繼續持平,穩步上揚的情況不復再。派錢也許不是好的理財策略,但在政治而言,就是一個能夠較易獲取市民掌聲的動作,林鄭政府偶一為之,並不為過,甚至可以拉近市民與政府之間的距離,何樂而不為?
當然,港府真的要派錢,都應該強調只此今次,將來未必再像今次般,採用這種「非常策略」。派錢不為過,只要做好期望管理,就可以大力推動,爭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