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駐港外國傳媒知多少
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早前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時對香港參與「一帶一路」提出了四點希望。我不是商界出身,沒有資格評論港人在「一帶一路」的機遇,反而想從坊間較少人提及的傳播領域,談談香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可以發揮的國際輿論宣傳角色。
近年中國以大國形象迅速崛起,毫無疑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外國派駐中國的記者也越來越多。駐華外國記者協會早前發表報告批評外媒在中國的採訪環境日益惡化,遭到中國外交部反駁,聲言報告不能代表600多名外國駐華記者。由於外國記者到中國採訪需要向中國政府辦理簽證,內地約有600名外國駐華記者應該是一個比較可信的數字。
駐港外媒不比內地少
甫看之下,600多名外國記者似乎相當多。但有意思地是,香港這一彈丸之地也不遑多讓。高度發達的通訊,以及便利快捷的交通,令香港多年來一直是亞洲區內的傳媒資訊中心,吸引了各大國際通訊社、報章和廣播公司來港設立亞太區總部或辦事處,多份區域刊物亦在香港印刷和發行。根據港府2008年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當年就有103家海外傳媒機構設有香港記者站。
值得注意地是,以上只是有向官方登記的外國媒體機構。據筆者近日整理的不太科學的統計,除了CNN、彭博、路透社、BBC、《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福布斯》等知名媒體,一些港人平日不太會接觸的傳媒如《歐洲貨幣》、《Asian Private Banker》、《Finance Asia》也有在香港開設分社。前幾年的一場「佔領運動」,吸引國際間再度關注香港事務,加上香港出入境自由,沒有出版審查和管制,有許多外國自由撰稿人移居香港,我們絶對有理由相信,目前在香港的外國媒體數目和工作人員人數恐怕不會比在內地的少。
總體上來看,當前中國大力倡議「一帶一路」,機遇空前,挑戰也前所未有。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對「一帶一路」嚴重缺乏信任,擔心它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會排擠其他國家的既有利益。日後如何在海外有效地傳播及推動「一帶一路」,將直接影響到「一帶一路」實施的成效。
然而,內地政府在內地對外宣傳「一帶一路」卻遭遇不少困難。一方面,內地的輿論公關的管道相對單一,缺乏能夠討得外國受眾歡心的內容;另一方面,境外記者在中國一直屬於特殊的群體,面臨有關部門的控制。許多媒體在北京往往只有數名記者,面對海量的中國新聞,根本不會花太多精力關注及報道「一帶一路」的進展。
以港為「傳聲筒」宣傳一帶一路
隨著「一帶一路」的規模不斷擴大,內地政府或許應該考慮再次發揮香港作為「傳聲筒」的角色。承如一些人所說,既然人民幣可以通過香港成立一個離岸人民幣中心,那麽內地外宣部門也可以借助「離岸」的概念進行海外傳播,利用採訪環境開放和便捷的香港,為海外提供有關「一帶一路」市場數據和新聞。
具體而言,當局可以安排更多的「一帶一路」相關活動及記者發佈會在香港舉行,借助香港這一個全球資訊交滙的集中地,向世界宣傳「一帶一路」意圖與目的,幫助中國改善對外形象。
其次,若有留意國際政治書籍的話,不難發現不少外國的「中國通」專家都曾在香港生活過,利用香港這個前哨站觀察中國政經走勢。內地政府的駐港官方機構應列出一份詳細的名單,上面是各國在港具有影響力、而且願意和中國溝通的政經界名人和輿論界大V,加強和他們聯繫,建立緊密的私人關係。許多有關中國的正負面資訊都是經這些人流入到外國尋常百姓家中。內地若能在香港和他們及早建立和保持流暢的溝通管道,對糾正外界對「一帶一路」的誤解不無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