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正察:香港藝術共融新想像

2018-03-23
政策‧正察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研究院
 
AAA

art1.jpg

李君兒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 

社會共融是近年社會的熱話,與你和我也息息相關,大眾文化(如電影等)也常聚焦於邊緣人士的故事。但無論是你或我,也有可能發現自己偶爾遊走在主流社群的邊界內外,言語卻難以訴說心中困苦,於是壓抑的情緒便日積月累,像一直在死胡同中轉圈似的。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另類的出口,一個宣洩的窗口。 

為了對症下藥,我們的政策研究組走訪超過一百個本港社福界人士,發現一場「藝術革命」正靜靜蔓延。不少學術文獻、國際政策和本土團體的實證經驗均指出藝術是獨當一面非言語為本的表達治療,能顯著改善個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動機;同時讓「邊緣人士」或「主流人士」也可展現另類潛能,不分你我,擁抱大同社會。 

於過去半年,我們認識到在信義男爵樂團以音樂重拾生活趣味的剛退休男士、在香港展能藝術會一展所長的視障攝影師,在甦星劇團以戲劇表達自我的更生人士、在協青嘻哈學校透過舞蹈實現夢想的輟學青年⋯⋯我們希望把這些朋友通通介紹給公眾認識,讓他們的藝術啓發我們對社會共融的新展望。 

團結香港基金將於3月28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發佈香港藝術共融發展的政策報告(活動詳情按此),歡迎市民到場同慶藝術的共融力量。我們榮幸邀請到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先生和高錕教授夫人高黃美芸女士分享他們藝術共融的親身經歷;大會亦帶來香港和英國的五位共融界專家為我們剖析當今藝術共融的機遇;場內更會展出本土展能藝術結晶,如高錕教授和唐家偉先生的畫作。 

也許你的父母剛退休,未能適應剎那轉變的身份;或是你的女兒面對著高壓的考試制度,鬱鬱不得志;也許你的祖父患上腦退化症,未能以言語表達自己;或是你的好友飽受情緒困擾……我們相信,不論年齡、性別、身心狀況或是背景,也可以在藝術中尋找獨特的意義。 

在這衣香鬢影的藝術三月,我們希望和你一起探索藝術的社會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