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香港,需要一個夜市

2018-04-05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food1.jpg

走過台北夜市,各類小吃琳琅滿目,放眼望去盡是白底紅字的招牌。簡陋的檔口旁圍著數張座椅,遊客居民熙熙嚷嚷,把本身就不寬敞的店面擠得水泄不通。有些攤位是由家庭經營,母親負責料理,孩子負責端食物,有些攤位則由數位年輕人共同經營,以新式的食物作為招徠。一個檔口背後或許養活了一家人,又或許是養活了一個年輕人的創業夢想,而一戶戶人家,一個個夢想也就撐起了一個社區。回望香港,我們的社區的確井井有條,卻總是缺乏了一點生氣。筆者家居將軍澳附近,尚德「夜市」總是晚上宵夜的落腳處,但諷刺的是,這些檔口背後盡是「切勿光顧冒牌小販」的橫額。之前政府大規模打壓過數次,明明只是街坊鄰里之間的良性社區經濟發展,卻總是偷偷摸摸。政府與其一直在想如何補貼基層,何不給他們一個自力更生的機會呢?

大排檔小販牌照每年遞減 政府應考慮重發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大批難民湧進香港。他們沒有其他生活技能,唯有靠售賣熟食為生,街邊的大排檔、小販林立,此番景象也因此成為了香港特色之一。政府於1930年正式發牌規管,但其後因管理、滋擾問題叢生,自70年代起就停止發牌,而所有之前發出的大排檔或流動小販牌照不得轉讓繼承。直至去年年底,流動小販牌照數量跌破400個,大排檔牌照亦隻剩下僅僅24個。但時移世易,市民的衛生意識逐漸提高,管制技術亦有所進步,當初出現的滋擾問題已經大大解決。2010年位於中上環的六個大排檔以保育為名,復修並改善衛生問題。食環署請來路政署重新鋪路、渠務署鋪設污水渠及隔油箱、水務署接駁喉管等。既然連大排檔最受人關注的排污問題都有方法妥善處理,政府不妨考慮重發大排檔、小販牌照。這是回憶,亦是香港的特色。 

鼓勵小本經營 促進社區凝聚 

在香港要創業,開食肆,一點也不容易。高昂的店鋪租金往往另不少有意投身飲食業的人為之卻步。現時一間位於深水埗300呎的普通地舖,租金每月至少三萬元,還未計算管理費、裝修費、營運費等等成本,相反,經營大牌檔或小販的成本就低得多,一來經營規模小、租金便宜,每年亦只需要繳交一兩萬的牌費,為市民提供一個低門檻既飲食創業選擇。大排檔、小販深入社區,由老闆直接與食客接觸營運嘅靈活性高,老闆可以隨時加碟餸、俾個折扣,來維繫與顧客之間的關係。這種經營模式可以提供平台讓社區街坊互動,建立和擴闊生活圈、聯繫和凝聚社區不同的人。除此之外,亦可以讓社區基層市民找到一種自力更生的方法,提高自身生活質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