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競委會應研究引入私人訴訟機制

2018-04-10
高達
學研社成員
 
AAA

_com1.jpg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良好的營商環境,對香港來說,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2015年12月14日,「競爭條例」全面生效,「競爭事務委員會」亦正式成立。轉眼兩年多的時間過去,「競委會」的工作也有了初步的成效。趁著成員換屆,相信也是時候檢討,以及展望未來。

縱觀「競委會」的工作,最觸目的算是首次引用「競爭條例」,把兩宗涉嫌「合謀」的個案,入稟「競爭事務審裁處」。第一宗個案是2017年3月,某社會服務機構就一套新電腦系統的提供及安裝進行招標,5間資訊科技公司則涉嫌圍標,案件排期於2018年6月開庭聆訊。第二宗是2017年8月,十間建築及工程公司涉嫌在為某公共屋邨提供裝修服務時,瓜分市場及合謀定價,案件暫定於2018年11月開庭聆訊。

這些案件,對香港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香港由1841年開埠,資本主義市場運行了177年,很多行業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壟斷,損害市民的利益,亦不利於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在未有「競爭條例」之前,對於這些反競爭行為,政府和市民都是無能為力。現在「競委會」對反競爭行為打響了第一槍,無論是否能命中,都會令各行各業的壟斷者有所收歛。例如:公眾街市、燃油市場和住宅樓宇維修等,一眾靠反競爭行為作威作福多年的財閥就要頭痛了,這亦是市民之福。

政府的另一大德政,是財務上大力支持「競委會」的訴訟工作,為其武器裝備了充足的彈藥。除了在2018-19年度的預算案中,將「競委會」的預算由現時的8千萬元,提升至2022-23年的1億1千5百萬外,更額外預留了2億3千8百萬的專項撥款,讓「競委會」進行訴訟工作。有了這筆鉅款,「競委會」便可以放手進行法律程序,無懼敗訴或者被上訴時帶來的額外開支。

「競委會」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亦是做得不錯,相信不少人都有看過他們的電視廣告,相當生動地帶出反競爭行為的禍害,以及「競爭條例」的精神。至於「打擊圍標全城目標」的宣傳活動,更於國際競爭規管網絡(InternationalCompetitionNetwork)及世界銀行集團合辦的「競爭倡導比賽」(CompetitionAdvocacyContest)中贏得大獎,為港爭光。

筆者相信,「競委會」接下來的重點工作,應該是研究如何引入私人訴訟機制。現時,若有懷疑違反「競爭條例」的個案,必須由「競委會」提告。其實,在政府於2010提交立法會的「原裝」條文中,是容許獨立私人入稟,無需經過「競委會」的。不過,為免被大企業反利用為迫害中小企的手段,把這機制暫時刪除了。相信「競委會」在累積一定操作條例的經驗之後,可以摸索出如何讓市民一同參與這場針對反競爭行為的鬥爭。但願香港可以杜絕反競爭行為,成為市民自由創業、享受經濟活動成果的樂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