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復:「小易」來了!全世界的醫師都將丟掉飯碗?

2018-05-23
許復
資深媒體人
 
AAA

doctor1.jpg

回顧二十年前,高盛紐約總部的股票交易櫃檯可以說是企業內部最熱鬧的地方,六百多名交易員的工作場景鬧翻了天,但如今只剩下兩名交易員,相伴他們的已經是一個個AI系統還有冰冷的AI機器人們。場景回到中國內地,京東爸爸劉強東近日高調宣佈,很快京東會徹底成為「無人公司」,企業整體AI化,屆時16萬員工的一半將失去原來的工作,剩下的人也不必每天上班八小時。事實上,發生在高盛或京東的場景,也只是這個前AI世代的冰山一角,AI大舉入侵人類生活的速度必然是以乘法來計算的。

AI高分通過醫師考核

Alphabet的老大史密特(Eric Schmidt)最近也對中國的AI發展表示肯定,他在AI與全球安全峰會上對全球的記者說,最晚在2030年之前,中國會掌握全球的AI產業—-不信我們再來看看一個讓很多人跌破眼鏡的消息:中國在去年底出現了全世界第一位通過醫療執照考試的「醫師」,他的名字叫做「小易」,他是中國科大訊飛和中國清華大學聯合創造的AI機器人。科大飛訊現在的名聲和他們創造出的「小易」一樣響亮,這家公司去年才剛被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全球50家最聰明企業」中的第六位,目前在中國中國語音技術領域的市佔率更強佔全國的七成以上。

中國臨床執業醫師綜合筆試評測的錄取分數是360分,小易拿下的是456高分,開發這位人工智能醫師的團隊指出,這件事的意義也包括,他們在開發的過程中,特別著重於完整的臨床知識輸入,並非只是創造一台考試機器,換言之,小易並非透過題庫的記憶通過考試,而是通過複雜而完整的自主學習以及理解過程解題拿到醫師執照。

先進AI始終是冷冰冰機器

事實上,小易只是一個先鋒兵,未來還會出現數不清個小易,來取代人類現在的工作。在如今AI應用領域的前期,最大的戰場之一就是在醫學領域的應用,除了中國政府結合產學傾全力推動之外,在國外,還有英國的DeepMind Health在改善醫療流程上的成果,以及IBM Watson在癌症的診斷及治療上的努力,都很亮眼。只是,未來我們真的都得找AI看病嗎?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前陣子在一場演講說,不久的將來或許AI機器人會取代現在醫師對病患進行的大部分診斷或治療的工作,但是,就算AI醫師診斷比人類醫師精准10倍,病人不會想要從AI機器人那裡聽到一個冷冰冰的診斷說:「你得了第四期淋巴癌,5年內有70%死亡率。」相對的,病人會想要一位願意聆聽我們病痛、鼓勵我們的「聲音」說:「李開復也得過同樣的淋巴癌,經過治療後現在很健康,所以你也要加油。」

大家都知道最近的一場「世紀棋局」,AlphaGo把柯潔殺得體無完膚,不過,冷冰冰的AlphaGo下棋沒有任何風趣可言,「他」就算贏了,也感受不到任何驕傲感。所以,我想,李開復的意思應該是,包括醫師在內的服務業,都應該去進一步思考「人性」這件事,以醫師的例子來說,「醫病關係」這件事就顯得越發重要,因為,沒有人會願意與一位冷冰冰的機器人產生連結,那畢竟是電影劇情。

人類應發揮人性的優勢

李開復還說,人類未來只剩下兩件事:一是創造力的工作,二是有愛心的工作;而開發「小易」的團隊也在記者發佈會上對全球媒體說,醫師與其擔心飯碗被AI搶走,還不如思考科技怎麼樣協助自己更多層次地幫助病人。因此,筆者認為,任何以技術見長的專業,在面臨被機器人取代的危機之際,都應該努力去思考更多跨領域,以及關聯到人性的事。比如好比現在兩岸三地的醫師都開始在網絡上建立個人的知識KOL品牌,這必然是帶來更多生意的利器,但是,更正確的意義,應該是透過活生生形象,傳播正確的知識,以及這個時代需要的健康風氣。

此刻筆者也想到,前陣子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科技論壇,齊聚全球知名專家討論AI將代替人類的話題,其中,AI及計算機視角(computer vision)專家湯曉鷗教授的主題演講令人印象深刻,他的題目是《文藝復興與人工智能》,他說,歐洲人自古至今非常尊重藝術,相比之下,中國對創新科技及知識産權的重視度卻難以相題並論。筆者認為這裡面的含意也包括,再先進的AI技術,如果沒有辦法與人文的傳承相結合,對世界帶來的就只有毀滅。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AI雖然將大幅取代技術含量的工作,卻能讓更多人在人與人的連結上找到可以發揮的新舞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