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信》晚晴計劃 - 最後一程自己做主
康寧、富貴、長壽、好德、善終,是中國人自古嚮往之「五福」。然而要達成最終一「福」,往往需要提早準備,預先籌劃。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自2009年起推行「晚晴照顧先導計劃」,協助一班入住院舍、身患退化性或末期疾病的長者作出臨終選擇,使其在熟悉、安心的環境與親友道別,免卻不必要的送院、急救程序。負責計劃的團隊獲頒醫管局2018年度傑出團隊獎。
先導計劃於2009年展開,並於2015年改名為「安老院舍晚期醫護計劃」。服務推行至今,已與區內二十六間安老院舍建立合作關係,服務超過270名長者。馮堯敬醫院內科部門主管陸嘉熙醫生表示,此計劃主力服務患有末期癌症、器官衰竭、認知障礙症等病情不可逆轉的病人。團隊取得參加者及其家屬同意後,會與其一同制訂「預設照顧計劃」,考慮各種治療方案的利弊,並根據病人意願擬定臨終醫療安排:「病人可選擇是否插喉、使用呼吸機等……他們亦可選擇在安老院入住至臨終階段,病情轉差時才送到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期間院方會提供針對性紓緩治療,減輕病人痛楚,讓他們有尊嚴地離開世界。」他續指,醫院設有八張病床作臨終治療,不設探病時間限制,讓家屬可把握最後時光,廿四小時陪伴病人身旁。
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晚晴照顧先導計劃」團隊獲醫管局頒發2018年度傑出團隊獎。
提名團隊得獎的港島西醫院聯網基層及社區醫療服務總監陳漢威醫生指出,有關計劃讓長者掌握臨終安排的決定權,家屬亦能及早了解病人心意,使其意願得到尊重。「很多長者於身體狀況轉差時要折騰於院舍及急症室之間,在醫院要檢查、抽血、照X光,病危時更要進行電擊心臟復甦、開胸、插喉等…其實這些治理可能只會延長他們的痛苦,反而錯過與家人最後相處的機會。」他指出,病人與家屬往往希望在安靜舒適的環境,牽著手說最後的話,或在詩歌、誦經中安詳迎接死亡。「能夠讓病情到了晚期的長者做到善終、好死,是我們做老人科一直以來的夢想。」
團隊又分享數年前曾服務一對約九十歲老夫婦,丈夫確診末期胰臟癌,太太則患有腎衰竭,兩夫婦當時合住安老院舍同一房間。丈夫經團隊協助,選擇臨終前留在院舍不被送院,把全部時間留下來與妻兒相處,最終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而家人因為有充分時間道別,較易從傷痛中復原。團隊認為,計劃推行以來成效正面,得到家屬正面評價。而隨著時代進步,有感社會對「死亡」的觀念有所開放,相信有關服務能繼續拓展,令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受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