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台北數位創新論壇開幕 香港從中得到甚麼啟示?
近日台北舉辦了「數位創新論壇」,這國際科技界的盛事匯集了全球三十五位在數位、AI 領域具影響力的講者,受到全球創科人士高度關注。論壇最吸引市民好奇的,自然是集合最新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真人臉部動作的「機器公民」 Sophia 。但這次論壇最受台灣政府重視的主角,卻是愛沙尼亞前總統,有愛沙尼亞創科之父稱號的Toomas Hendrik Ilves。香港政府近年也大力推動創科發展,但從這次數位創新論壇,就可看到香港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國際級論壇的號召力
首先香港不斷推動創科發展,但一直還未有舉辦世界級的論壇。這種國際級的論壇,顯然並不是「有錢就能辦」,而是要看該城市在國際創科界的經驗和號召力。香港目前仍缺乏創科的自家大企業,也未有濃厚的氛圍。既然未有充足的「觀眾」,又如何吸引公司投資參展呢?近來如火如荼的書展,也是全賴香港一眾本地作家、出版社的努力,以及本地的一眾書迷,才能成為強大的凝聚力,進而吸引外地的知名作家、出版社和書迷。舉辦創科論壇/展覽亦是同樣道理,若是未有出色的自家品牌,吸引外來品牌實在是非常困難。
香港與台灣的創科政策
其次,相較台灣當局,香港的創科政策實在仍需努力。的確本地創科局近年推動了許多措施改善創科發展,但相較台灣當局仍是「小巫見大巫」。台灣當局近年推動創科發展更深入,更打算向愛沙尼亞借鑑,從政府運作入手,因此愛沙尼亞前總統於這次論壇受到政府相當重視。他在專題演講中分享了他過去十年如何讓愛沙尼亞成為一個創科強國,更孕育出四個「企業獨角獸」。
創科強國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推動的「數位政府」政策,就相當值得香港政府借鑒,其核心就是香港也早已推行的智能身分證。愛沙尼亞政府透過身分證上獨有的電子簽名,行使各式的公民權利,包括醫療、教育等多方面的政府服務及福利,免卻人手處理相關程序、處理大量表格的煩惱,大大提升了政府的效率,也鼓勵了更多創科機構的興起。相反,香港的智能身份證推行多年,無奈卻仍只能用作出入境過關,以及作為電子圖書證使用,未有加以發揮,實在可惜。
香港要成為一個真正創科發達的城市,先要透過政策扶持本地創科人才和公司,讓他們成為舉辦世界級論壇和展覽的核心,改善香港在國際創科界的地位和形象,以再吸引各國創科公司和人才,形成良好循環。另一方面,政府運作亦必須徹底智能化,以提高政府施政效率,也可把更多政府職位以智科人才取代,讓就讀創科學科的學生可以有更多出路。政府亦要設立公開透明,而且具充足資訊保護的創科監管制度,並提供公平的營商環境,真正鼓勵創科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