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書展過後 還剩下多少讀書人

2018-07-30
張景宜
媒體工作者
 
AAA

bookfair.png

每一年書展開幕,都伴隨著長長的人龍,從開幕到閉幕,我們總能見到絡繹不絕的人流湧進會場。外國來的遊客,看到此情此景,大概都不禁慨歎香港實在是「文化之都」,竟然有那麼多讀書人慕名而來。但若然在香港生活得足夠長時間,就會知道,暑假逛書展,與年宵逛花市一樣,只是一個一年一度湊熱鬧的活動罷了。在香港,走在星巴克店內或地鐵車廂內,有埋頭溫習考試的人,有樂於打遊戲機看劇的人,有發呆的人,唯獨就是欠了讀書的人。根據香港書展的網頁,貿發局一直以推廣本地閱讀文化為己任,舉辦書展目的是希望市民提高閱讀興趣,從入場人數和參展商數目來看,成效的確不錯。但入場的人到底買的是書,抑或只是一個「讀書人」的模樣?

書展排頭位的是等著買寫真的人,最熱鬧的攤位,不是賣補充練習的,就是賣旅遊書的,每年如是。到最後減價的數個小時,有些攤位便推出各種低價促銷優惠,不少舊版旅遊書都只是售$20一本,吸引大家幫忙清倉。有些人帶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將減價書收入囊中,面上露出的不是買到好書的喜悅,而是執到便宜貨的喜悅。人頭湧湧的會場,沒有讓人歇息的空間,甚至連一些坐下來看書的角落也欠缺,真正的讀書人根本沒有機會細閱書中的文字,只能像趁墟一樣匆匆購入幾本。

筆者逛書展總是很快就感到疲倦,除了因為要穿梭於擠逼的人群之中,更因為各攤位的書總是大同小異,欠缺特色。香港的書展是以經銷商劃分,佔最正中最大的往往都是中華、三聯、商務等大型書店,而它們賣的書,無論是種類抑或價格都相差無幾,基本上這裡看到的書,過兩個攤位又找到一模一樣的書。當然,偶爾還是能發現一些小書店賣有趣的書,但逛完偌大的會場,往往已經筋疲力盡。

香港的出版社,甚至貿發局本身都不見得多有誠意去改善書展的策劃和設計。場地只是以書商的來源地作出簡單的分類,一邊是主流的,一邊是大陸的,一邊是台灣的。但其實作為讀者,相信不是按來源地來判斷自己對書籍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書的主題和內容,偏偏香港書展不是以此劃分。其實政府大可以做一個大的書商,搜羅不同的範疇的新書,將書籍以主題劃分,例如一個是科技區,一個是商業區,一個是綠色生活區,如此類推,讀者就可以一目了然,按種類和興趣去尋書。沒有了重複擺放的書,就可以騰出更多空間建造一個舒適的讀書區。

其實要真正培養整個城市的閱讀文化,不是單靠一個人流極高的書展便能夠產生什麼作用,關鍵當局應該在細節處多花心思,讓真正愛書懂書的人來策劃。書展不應是曇花一現大賣場,而是一個真正以文匯聚的地方。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中和出版社的陳總編遞給我一本書,書的封面設計文藝清新,看到書名《無盡的遠方》,我說:「是遊記吧」。作者的名字很特別,姓時,名瀟含。我習慣性地翻開作者簡介,一九九九年出生引起我的注意

    薩日朗  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