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香港青年工作做得一敗塗地?

2018-08-02
劉信
媒體工作者
 
AAA

youth.png

統計處公布最新4至6月的失業率數字,整體失業率繼續維持近20年的低位。不過當中青年失業率的問題卻不跌反升,15至19歲青年失業率上升1.9個百分點,至12.2%。其實香港青年失業率一直維持在雙位數字之上,如果問題不去被正視,隨時會成為社會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自佔中後,不少建制派發現香港青年存在巨大的反對力量,劉信曾經聽過有建制派直言「香港青年工作真的是輸得一敗塗地」。但這個「輸」背後,有幾多究竟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又有幾於屬於「經濟問題」呢?

「社會流動性」成為被熱議的話題,但劉信相信即使解決社會流動性問題,仍然會有一批為數不少的青年,繼續反抗政府的管治。因為15至19歲青年失業率的問題,與社會流動性問題,乃屬於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問題。

15至19歲青年,正常情況下應該處於求學階段,對「失業」的問題,基本上已經撇除這批學生。所以這12.2%批的青年,某程度上是有意搵工的青年,即是無書讀的青年。劉信沒有任何歧視的成份,但失學青年的社會流動性本來就較低,所以他們的問題不完全是社會流動性問題。

15至19歲學歷低的失學青年,在70年代的香港,一般有兩條出路。第一種是從事低學歷勞動工種,第二種則是加入黑社會。但過去二十年,大家都見到香港黑社會的生存空間已經被相當程度的打壓,七十年代隨街有斬人的已經十分罕見。

至於低學歷工種,由於社會不斷宣染每日的單程式來港額度,而新移民在搵工層面上,與低學歷青年是競爭對手。結果,當失業青年無法在社會找到工作時,便會將不滿訴諸新移民之上。因為會產生「新移民壓縮了他們僅有的生存空間」的概念,持之以恆下,失業青年會將這股怨念,轉移到容許新移民來港的中國及香港政府身上,形成一股重大反中勢力。

特別是學歷較低的青少年,他們「本來無一物」,家庭的負擔及社會的承擔意識會較低,他們會更有衝動去支持或者進行一些「激進行為」。雖然外國例子不能完全跟香港比較,但各位可以見到,中東動亂最多的國家,其青年失業率普遍維持於高位,例如敘利亞2017年的青年失業率更加超過20%。

好多人認為,香港青年問題與意識形態衝突有很大的關連,但在劉信的角度而言,青年引致的社會不穩定性,很大程度與生活質素及對未來的盼望存在更大關係,這一點我們下周再討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