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祥:區塊鏈,一個最簡單易懂的解說
從去年一直廣為討論的區塊鏈BlockChain,在香港的今天依然不是一個廣為人知的題目。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我,卻明顯感覺對於這種新技術的氣氛和氛圍的不同。今天我就希望通過一個極簡單的方法,描述一下這個最多人談論又不太清楚的技術。
區塊鏈就是一個數據庫,Database。從技術上就是採用了一種新的方式去記錄數據。區塊鏈是一種「分佈式」記賬的技術,賬務公開是其目標,分佈式記賬是手段,建立信任是目的,促進協作是結果。其實區塊鏈跟比特幣並不是一個等號,因為比特幣只是使用了這種記賬方法來記錄數據,而這種技術被認為可以解決很多現在現存的信任問題。
有人問比特幣面世這麼多年,為什麼現在區塊鏈技術才開始熱門起來?其實一切因為有一位外號V神的年輕人引領來「智能合約」的誕生。
智能合同助減少人力審計成本
智能合同,其實就是一段能執行的電腦代碼。這段代碼通過雙方已訂好的原則,系統平台會自動執行交易。在今天,我們需要通過一些中間人或者專業人士,如審計、律師等,來確認交易條件是否滿足。而在區塊鏈的世界裡,因為通過節點和技術保證了數據的真實,這些角色都不再需要。最常見的案例就是如何辨別產品的真偽與原材料的溯源。通過生產過程中加裝一些傳感器,讓每一個環節都有電子記錄並記錄在區塊上,由於不可篡改並可以公開查閱的特性,從數量到原材料都可以追溯的情況下就可以保證生產環節的質量。當數據變得真實與被信任,智能合同的應用就可以大大減少人力核實、審計的成本。
總括而言,區塊鏈從兩個維度支持人類的大規模群體協作:
第一,通過智能合約、賬務公開等形式把信任形成,降低了陌生人之間建立協作的信任成本。第二,通過Token機制,讓每個參與價值創造的角色都能夠公平分享價值,提高人們參與協作的動力。
有人說區塊鏈也可以是一種信仰,因為人類社會的進步本身就是建立在彼此可以高效協作的基礎上。在今天的信息泛濫年代,人類社會也面臨著缺乏互信機制而徒增諸多不必要成本。 他們相信原本的財務審計、銀行、政府等中心化管理就是為社會建立一個信任基礎,但是一旦這些基礎出現問題,例如金融危機、政府管治危機,貨幣危機等,區塊鏈就變得更有價值。在我看來,區塊鏈技術如果能夠大幅度降低摩擦系數,提高群體協作效率的話,那麼人類社會創造價值的效率勢必一定會大大的提高。
下次分享如何辨別區塊鏈項目的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