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鋒:如何改變大灣區「政府熱、民間冷」現象?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去年被寫入國務院總理工作報告後,大灣區的城市都如火如荼地推動相關政策,港府更是不遺餘力地推動本地的創業家及年輕人進軍大灣區。但至今大灣區在本地民間仍然乏人問津。近日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專訪中,顯然也注意到大灣區「政府熱、民間冷」的現象。
聶德權在專訪中認為「市民在生活小節上感受到方便,才會支持大灣區規劃」,實在是見微知著,說出了當中的痛處。的確正如局長所言,無內地戶口的港人在大灣區,若不能使用流動支付,訂餐、叫的士、買東西都無法享受當中的便利,港人在內地工作的稅務安排,以及兩地資訊政策的差異,又讓港人在內地生活掣肘多多,實在難以讓年輕人感興趣,而且也會對大灣區產生疏離感。
局長在訪問中有意派定心丸,包括透露國家發改委,港澳辦,廣東省政府及港澳特區政府,會成立一個較目前粵港合作更高層次的溝通機制,協調整個灣區發展,並會在一國兩制方針下做到最大程度暢通。雖然具體措施尚有待制訂,但至少讓人看出是「貼地」和「急市民所急」,而非特區前朝的一些從政者只會不斷叫市民北上發展。
港府要吸引港人支持大灣區規劃,必須先從市民生活所需著眼。財務上的便利相信就是最快見效的方法,港府應盡快與內地當局,制訂港人開設內地銀行戶口的特別政策,讓港人在內地消費及工作都可大為方便。其次,為確保本港與各大灣區城市有合作而非競爭的關係,政府應為本港在大灣區的角色作出清楚的地位,與其他大灣區城市有明確分工,才能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他們在大灣區的經濟中分一杯羹。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已運作,並開設了相關網站提供大灣區資訊。港人往內地生活人生路不熟,往往遇到不少阻滯,甚至可能遇上麻煩。寄望辦公室能作為港人與大灣區的橋樑,於港人往大灣區發展時提供意見,遇上困難時作排難解紛,使市民對大灣區發展更有信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