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準:珠海、香港──新雙城記
160年前,英國大文豪查爾斯‧狄更斯的《雙城記》將倫敦和巴黎兩大城市聯繫起來。昨天,我亦將珠海、香港這兩個充滿魅力的城市聯繫起來……
我到珠海香洲出差,正值仲夏時分。昨天清晨,剛做完晨運,天就開始下起雨來。我疾步跑回剛剛新裝修好的珠海海灣大酒店。當我在酒店大堂停下,抖掃肩上的雨水時,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湧上心頭。我沉思,這晨運情景正如在香港無數個清晨,在家附近進行晨運一樣。同樣美麗的綠蔭大道上晨運,身處兩個同樣充滿魅力的城市之中,感覺卻截然不同。在珠海,這裏沒有嘈雜的人群,沒有堵塞的交通,沒有巴士黑煙廢氣,沒有香港的擁擠,更沒有因擁擠帶來的城市壓迫感!
高速發展 影響環境
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經濟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亦為中國許多城市的生態和生活環境帶來巨大挑戰。包括香港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經濟繁榮發展,人口爆炸性增長,受到的挑戰尤為嚴峻。儘管多數內地城市(包括大灣區內的城市)已開始重視並着手處理,但發展的可持續性仍是個萬分艱巨的任務。
環境污染的代價是非常昂貴的。世界銀行最近進行了一項有關污染經濟成本的重大研究。研究報告中稱,僅空氣污染一項每年就毀掉中國GDP的百分之十。世界銀行可持續發展副行長Laura Tuck表示:「空氣污染本身是一種挑戰,威脅人類基本福祉,損害自然及物質資產,限制經濟發展。」我相信,醫療費用就佔了這經濟成本的很大部分。我亦敢大膽猜測,真實的經濟損失遠不止此。當今世上,城市群與其他城市群的激烈競爭中,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如何聚集世界頂級人才。然而世界一流的人才,擁有眾多的安居選擇。他們會選擇宜居城市,而不會選擇較受污染、嘈雜和擁擠的城市。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商界的一分子,我們理所當然為中國經濟、社會成就,尤其是大灣區取得的輝煌成果引以為傲。但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意識到,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將來能否繼續成功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正如我多年來所說,如果以消耗資源、犧牲環境的手段換取經濟發展,社會必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大灣區裏一片寧靜的綠洲
令人鼓舞的是,珠海是一片寧靜的綠洲,她空氣清新、風景怡人。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通車之後,從珠海這個充滿魅力的城市到繁華璀璨的香港,可將目前的70分鐘的路程縮短至35分鐘。港珠澳大橋勢必促進兩地在人流、物流、服務流、信息流、資金流和項目流等各方面帶來巨大提升。我相信,珠海和香港這兩大城市,必將在大橋的帶動下,互相融和、經濟合作、飛躍發展。
40多年前,我第一次踏足舊金山。那一年,正如美國名曲歌詞一樣,我已把心留在美麗的三藩市了。這個仲夏清晨,珠海正向我輕輕的呼喚。此一刻,我懷着同樣愉悅的心情,亦已把我的心留在美麗的珠海了!
文章原刊於《灼見名家》,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