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察/日本學生逃學問題有多嚴重?

2018-08-22
胡貞山
學研社成員
 
AAA

tokyo1.jpg

近年在日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校園問題越來越受到日本國內外的關注,當中,有關頻發的校園欺凌問題更成為了日本屢屢出現在國際新聞的主因。那麼,究竟日本的教育界對這個問題又是怎樣看待的呢?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跟世界各地的情況一樣,日本學生面對校園欺凌問題時,日本的受害學生的反應及行動不外乎以下幾種,即是先向身邊的人求助,希望有人仗義執言。

但有趣的是,主要的求助對象先是老師、朋友,而不是自己的父母或家人。到目前為止的不少個案裡,遭受校園欺凌而自尋短見的學生的家長都是在子女輕生後才知道情況,可惜已經為時已晚。這不一定反映是親子關係不好,也有專家指出這是越親近越難啟齒的結果。

學校「冷處理」 受害者曠課逃避

另外,同樣因為校園欺凌,受害學生雖然沒有自尋短見,但決定曠課,或者轉校,嚴重者便是從此離開學校,更嚴重者成為了隱蔽青年,浪費青春。這些決定曠課的學生以消極的方式面對欺凌,或多或少跟學校對應冷淡有關,不少出事的學校高層大多以校譽優先,不願事件繼續發酵,於是默許了當事人曠課,又或者只求私底下解決事件。又或者由於拙劣的對應態度,將問題怪在受害人身上,甚至要求受害人「自動消失」,來解決問題,這些做法都使曠課問題越來越多。

從另一方面來說,校方也有難言之隱。即使校方毅然面對,勇敢解決,一旦這事件曝光,再被講求銷量、收視為尚的日媒加鹽加醋之後,「這學校曾爆出欺凌」的風評一出,來年招生便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面對這種做又錯,不做也錯的局面,加上息事寧人的處事文化,進一步加深了家與校之間的不信任,曠課問題也難以解決。

不過,問題也不只有一面。因為日本學生曠課(甚至自殺)已經不純粹因為校園欺凌,由不喜歡班主任、課外活動不愉快到家庭問題等通通都成為主因,可見日本學生的曠課問題已經越來越多樣化,同時也不能再只以「被欺負」來一言蔽之。

難改正校方「利益優先」的作風

根據日本的社福機構統計顯示,日本學生普遍在暑假後的十月開學日(筆者注:日本的新學年是四月開始,十月是第二學期開始月)出現大量曠課個案。不過,相比後悔莫及的自殺行為,曠課總算是來得及解決的,日本各地的學校、教育委員會以及志願團體正在加強家、校、官三方的溝通,利用家訪、上門輔導等方式希望化解學生的心結。

可是,家庭因素、個人因素(如生病、情緒問題)引起的曠課或許可以慢慢處理,但傳統的由欺凌引發的曠課則仍然因為學校因循苟且、以校方利益優先的作風,還有媒體不負責任的煽情報導手法讓問題越來越偏離正軌,要解決根本問題也便越來越困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