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雲:負面情緒:讀一行禪師的「和好」
已是數年前了,路過中環,見到藝穗會窗口寫上印度聖雄甘地的說話,忍不住把它拍下來:
你的信念成為你的思想
你的思想成為你的說話
你的說話成為你的行為
你的行為成為你的習慣
你的習慣成為你的價值觀
你的價值觀成為你的命運
甘地:你的命運受決於你自己的思想與信念 圖©伍小雲
根據甘地,你的命運受決於你自己的思想與信念。這也不無道理,一個信自己沒運氣的人,就算是碰到機會都可能會覺得這幫不了甚麼,於是放棄了它。簡而言之:相信自己倒霉的人就會倒霉,相信自己美麗的人就連走路也會挺起胸膛、面露滿意。一個人的信念可以令他抓住/送走機遇啊。
但為何人會有這些內在、對自己似乎是根深蒂固的信念?我們能擺脫它們嗎?
甘地的說話,想不到今天在一行禪師的「和好 —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找到了延續,這本書特別探究我們對自己負面的信念和內在情緒。
「和好」描述如何學習面對及接受負面情緒,最後達至療癒 圖©伍小雲
作者提出每個人在兒時受到的傷害,成為了我們長大後的負面情緒或信念。例如我們小時被大人打罵、他們說了傷害我們的話,成人後這些心理傷痕使我們害怕被人離棄、不自愛、或者有莫名的恐懼、憤怒等等。本書描述我們如何學習面對及接受種種負面情緒,最後達至療癒。
怎樣做呢?作者就提出由「正念」(“Mindfulness”)開始。書中這樣說:「當我們行走時,覺察自己在行走;當我們呼吸時,覺察自己在呼吸」。但難道我們行走時不是在行走嗎?就是!我們行走時腦袋其實在想着千百件事,要做到「身」「心」都專注在行走,實不容易。同樣,我們遠足時就練習專注感受大自然和與同行朋友的相處,而不是想着辦公室有甚麼電郵等着我們回覆。為何要學習專注呢?因為做得到,就可以進而學習面對和療癒負面情緒。
作者以「正念呼吸」為基礎,教導讀者首先學習專注自己的一呼一吸,然後以專注呼吸去覺察和放鬆身體。為何以呼吸作各種練習的起點呢?因為呼吸可以引領我們回到自己身體和感覺,帶我們回到當下此時此地。而能夠全然地活在當下,就是療癒身心疾病的開端。作者就解釋如何以正念呼吸去覺察和接納湧上來的負面情緒,也覺察和照顧心裏恐懼和自責等等的深層感覺。跟着就是深入觀察和轉化,讓內心的抑鬱、憤怒等傷痛得以被我們自己承認和療癒。最後,我們甚至能夠明白自己和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從而達至與自己內在及別人和解。
「和好」提出以正念覺察和接納情緒,進而深入觀察和轉化,最後達至療癒 圖©伍小雲
療癒內心的傷痛和情緒,一點也不容易。一行禪師在書裏仔細解釋負面心理的成因,詳述通往療癒的各種概念和方法。我對佛教和心理學是門外漢,淺讀此書後但覺那些對專注力的練習,可以應用於清理心裏的雜音。書中以「正念呼吸」達至「活在當下」,令生命的每一刻都活得實在,更是寫得吸引。「放下」、「慈悲」等等觀念,亦有助面對人生不如意的事,是生活態度重要的提點。篇幅有限,只能揀選書中一、兩個基本觀念在此與大家分享了。
書目:
一行禪師。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二版。台灣:自由之丘文創事業,2018年4月。ISBN:978-986-94238-0-9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