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走香港?內地IT人才重返深圳原因
導言:
中港矛盾近年少了肢體衝突,卻轉化為雙方「隱性」的心理狀態。平機會主席陳章明仍希望政府立法保障內地人免受歧視。要化解矛盾,除了靠法例,亦需要認識及理解。有內地來港新移民寧放棄去日本定居的機會,來港工作;亦有內地新移民來港後無法忍受本地人目光,決定離開。同樣地,即使有不少香港年輕人十分抗拒內地文化,但同樣有個18歲仔積極北上發展,投考北大,參加電視節目比賽。多元群體內有不同面孔,我們願意花時間聆聽一下嗎?
正文:
「香港對於我來講,是非常多優點裡面存在一些瑕疵,這些瑕疵都會影響到我(對未來的)決定」。來自深圳的阿杰,2011年到香港中文大學就讀計算機專業的碩士課程,畢業後,他滿腹大計選擇留港,惟租金高企以及難解的中港矛盾,讓他三年後黯然離場。有人說他是「敗走」,但阿杰認為自己只是選擇更大的發展空間。
跟土生香港人一樣 面對高樓價
香港寸土呎金,對於畢業後選擇留守的「港漂」而言,租金就是他們面對的首要難關。阿杰畢業後投身金融業,負責維護資訊系統的他坦言雖然薪酬可觀,但當中近三分之一用來繳付租金,更要與另外兩人擠在480呎的空間。為了改善居住環境,阿杰在香港工作的最後一年,到深圳皇崗口岸附近租房,但每日來回4小時的車程,依然讓他倍感壓力。
和大多數「港漂」遇到的困境一樣,阿杰除了面對經濟壓力,還有因中港矛盾而瀰漫的硝煙在生活中無孔不入。他在香港工作期間,不時聽到同事討論內地民眾隨地大小便、吐痰等陋習,令他尷尬:「始終我本身係大陸人的一份子……雖然(討論)無直接指向我,但會有少少代入感」。阿杰自認為不是一個敏感的人,但身處其中,24小時不停聽到或見到類似的負面信息,讓人不勝其煩。
不是缺乏了解 而是拒絕去了解
在訪問之前,阿杰曾在社交平台談論中港矛盾,「我覺得最難以理解的不是缺乏對對方的了解,而是那種拒絕去了解的態度」。他指身邊的香港朋友是以獵奇心態審視內地,並非想了解外界的真面目,深圳與香港只是一河之隔,為何不能踏出一步,來看看深圳的情況。
近年兩地部分傳媒為了增加閱讀量,追求爆點,不時「唱衰」對方。阿杰認為,香港與內地關係惡化,傳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的意思不是不報道中國差的地方,而是(傳媒)角色要相對中立」,他希望媒體可以多探討深層次的原因,而非蜻蜓點水,激化矛盾,亦建議香港民眾除了看新聞,亦可以多來內地,親身感受當地發展,「好多嘢都係眼見為實」。
香港一無是處?
之前在香港的三年經歷,阿杰並非毫無得著。他目前已在深圳一個創業園開公司,推崇香港公私分明的工作制度,「工作氛圍上,我認為香港比較領先,真係辦到事啲人,無論來自哪裡,都會受到賞識」。相反內地企業,尤其國企的作風官僚化,喜歡「酒枱文化」,不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
對於有人說他是「敗走」香港,阿杰猶豫了一下,說「我覺得不算吧,因為敗走有點撑不下去的意思,而我們當時主要是覺得回来的話各方面都會更好一些才會這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