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霆:倫敦如何發展混合式房屋?

2018-09-17
朱浩霆
Roundtable Education 成員
 
AAA

london1.jpg

土地大辯論已進入尾聲,不論收回土地也好,填海也好,政府如何使用及規劃土地儲備,將會是公眾的下一個關注點。一個社區必須有多元的人口和活力才能做到經濟及社會上的可持續發展,達致社會流動和社會共融。所以,房屋種類的規劃必須多元發展。一直以來,香港的房屋結構都有公營房屋、資助房屋和私樓,參考外國最新的發展例子,會發現一些地區有引入私人力量去協助政府推動公營房屋的發展。

以倫敦為例,近年其住宅項目不會單單用作私樓或是全資助房屋。英國新任市長會定義發展可負擔房屋,希望能幫到年輕人上車。而有關項目並不是全部由政府興建及營運。私人機構可以參與興建部分可負擔房屋,換來在同一個住宅項目中出現混合公私營房屋。

公私營房屋的比例由倫敦政府跟私營機構磋商後而訂定。私營機構需承擔樓市升跌的風險,利潤也鎖定在一個合理的百分比。而政府可以做的,包括提出不同的補償機制,例如提高土地的地積比率、推出地稅寬免等措施,讓私營機構在財務可行的前提下,在住宅項目中作出一定比例的可負擔房屋供應。而在房屋建造過程中,私營機構應負責可負擔房屋的融資、規劃、設計及工程管理。政府部門往後也可以會回購可負擔房屋的部分,並出租或出售予合資格人士。

倫敦的混合模式可作借鏡,不論是加強綠置居、首置的比例,或是增加地積比,讓私樓群中多建可負擔房屋,變相未來市民可以一同享用基建、社區文娛設施,以及商場、青年空間等等。類似的模式要順利推行,最關鍵是政府設有高度透明的機制,讓專業人士和公眾可以一同參與,並清楚定義公私雙方的權限及政府的監管手段。

發展房屋,不能只是理論上可行,而且財政及社會利益方面皆要兼顧。一直以來香港官商民合作都行之有效,需要是清晰訂明各自角色及權限,並訂立透明的問責及監管機制。土地大辯論不應該止於始,香港各界應繼續積極發表意見和看法,這個城市未來的房屋發展才會取得共識。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展望九月份市況,由於8月12日悉售的油塘新盤親海駅II於月內只註冊了當中的257宗買賣,即仍有約369宗成交將落入九月份的登記數內,連同八月下旬其他銷售的新盤計算,雖然九月初為一手推盤的空窗期,但筆者預料整個九月份的一手私宅買賣登記仍有力上試950宗至一千宗水平,按月料反彈三至四成,有望轉跌為升。

    陳海潮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