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酒樓餐牌上的神秘字符你認識幾多?
很多人在街市或大牌檔不時會見到餐牌上直直橫橫交叉的「鬼畫符」,都不知如何解讀,其實它們有統一的名字叫做「花碼」。「花碼」又名蘇州碼子或番仔碼,是中國一種十進制的計數系統,從南宋時期「算籌」的縱橫排列作為基礎,慢慢演變成在蘇杭一帶民間使用的數字。而昔日的香港,我們經常會在坊間看到它們的蹤影。
認讀花碼
花碼最早用來配合算盤使用,但隨着時代演變,算盤已被計算機淘汰,花碼亦日趨罕見。在香港,花碼曾廣泛應用於小販攤檔,小巴價錢牌亦有使用。其實要看懂花碼並不困難,價錢牌一般分為兩行,從左至右由上至下看。第1行記載數字,第2行記數值單位,如第2行單位是百元,即第1行第1位數字為百位。例如第一行為〡〤〨,下方第二行為百元,即是148元,如果下方為十元,即是14.8元。
但由於數字1、2、3一拼使用時會容易引起誤會,如「〢〡」(21)看成「〣」(3),因此,如「21」,第2個數字會使用中國數字「一」來代替「〡」,而寫成「〢一」,而花碼旁亦會加上數量(如:十)及計算單位(元),更清晰表達花碼的數量。
為何仍有酒樓使用花碼?
時至今日,香港成為國際大都會,連鎖式的店舖、公共交通工具廣泛使用阿拉伯字,「花碼」的蹤跡隨着老一輩離開及老鋪小店的式微而漸漸在香港消失。不過在一些傳統酒樓或老店,例如上環瑞記咖啡、中環蓮香樓、油麻地源記喳咋等,如今還保留着在牆上餐牌使用花碼數字的習慣。
有酒樓營業者就解釋說,以前酒樓餐牌都是用毛筆寫,阿拉伯數字太多彎位,毛筆寫出來唔夠靚,而花碼就能寫出書法美感,所以酒樓一定用花碼。亦有東主希望藉此教育學生識多一種字體,認為花碼是傳統文化值得保存,不想淪為老一輩回憶,或成為年青人眼中的「鬼畫符」。
● 知多點
俗語有句「不管三七二十一」,據說這句話正是由花碼起源。
在花碼中,「〧」代表「七」,而「〧」字上的一點,由於商家書寫潦草,經常會把一點寫得好似一橫,看起來就是大寫的「三」,又似傳統中文直排的「二一」(「二一」常被視作與「廿一」相同),令人閱讀時甚為困惑。於是就任由它去,看到什麼是什麼,無論「三」亦好,「七」亦好,「廿一」亦好,管它「三七二十一」,久而久而就成了我們張口即來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