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高鐵快靚正 時間將說明一切
經歷幾許風波,香港終於踏入高鐵新里程。在通車首日,傳媒鋪天蓋地的報導,加上港鐵安排的數個傳媒答問,確讓不少安然在家中的市民清楚了解高鐵的營運情況。不少傳媒突然科學家上身,擁抱求真精神,積極做實驗,安排記者以不同方法前往廣州,比較高鐵是否「平靚正」。這些看似客觀的公平實驗,不但讓讀者知道不同交通工具的好處,也證明高鐵確為旅客提供選擇。究竟高鐵是否物超所值?筆者認為時間將說明一切,而西鐵線及新機場發展正是過往的好例子。
地球是圓的 性價比取決於起點與目的地
看了數個實測,比較上廣州的不同方法,結果證明高鐵確較直通車快,但是價錢卻較昂貴。坦白說,這些比較的結果,關鍵其實在於起點與目的地。由於筆者家住北區,應較少乘搭高鐵,皆因我從家裡出發到達深圳,只需40分鐘就可到達火車站購買和諧號車票,或者再加多20分鐘就到達深圳北連接高鐵網絡。如果傳媒選擇北區做起點,高鐵一定不會是最便利。同樣地,傳媒以廣州市中心作終點,說明廣州東站比廣州南站方便,也有同樣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到底廣州的旅客又會有多少人會走訪北京路或者上下九路呢?我相信去長隆旅遊度假區的人數一定比較多。
如果傳媒以長隆為終點,由西九龍站到長隆只需兩小時,因為由廣州南到長隆只需15分鐘。有曾到訪長隆的人都會知道,以傳統方式乘搭兩小時的直通車後,再在廣州東站攜帶行李,坐一小時地鐵到長隆,至少也要三小時。在這樣的情況相比,高鐵一定是平靚正!
18年後一條好漢
其實,地球是圓的,我們可以選擇以不同方式到達目的地,但當中需考慮不同的金錢和時間成本。我們會基於不同的時間、地點及舒適度,為自己度身訂造合適的行程,不過最重要是有選擇。高鐵的確為廣大市民提供另一個方便快捷的新選擇,試想想住在港島的居民,以往到深圳要坐十多個地鐵站,才到達羅湖,然後還是排隊過關。現在只需坐巴士經過西隧,或者乘地鐵到西九龍站,19分鐘就可到達深圳北,又何嘗不是比以前方便快捷呢?
運房局局長陳帆指,高鐵是令人驕傲的跨境基礎建設,由構思到通車,是「18年一條好漢」。以往西鐵線被喻為「大白象」,今天繁忙時間卻供不應求;新機場同樣由浪費金錢的項目變成今天世界級機場,筆者認為廣大市民應放遠目光,18年後再看看高鐵的效用,可能會有另一番看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