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祥:發展跨境安老須先解決醫療問題

2018-10-19
梁志祥
立法會議員
 
AAA

OLDA.jpg

特首林鄭月娥最近發表上任以來第二份施政報告,其中建議將長者生活津貼領取範圍擴展至廣東及福建,這是繼綜援以及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後,政府再次接納我們的建議,推出進一步便利長者到內地安享晚年的現金津貼措施。

現時本港已踏入人口老齡化,2017年長者人口高達122萬,預期到2036年增加至237萬,長者佔香港總人口會由同期17%激增至31%;與此同時,到內地退休長者亦為數不少,據統計處2011年資料顯示,有超過11萬60歲以上長者長居內地,而當中有71.7%屬於退休人士,上述數字反映了長者到內地退休已成趨勢,隨著長者人口增加,此趨勢相信將有增無減。我深信,當長津計劃擴展至廣東及福建省措施落實後,到內地生活長者數目必然大大增長。

因就醫問題被迫返回香港

由於跨境安老服務勢將有更大需求,民建聯於十月三日舉行《跨境安老服務發展和挑戰》圓桌會議,邀請多位跨境安老的服務提供者及關注此議題人士就跨境安老服務作出探討,大家都認同「醫療」是目前長者選擇到內地安老的重要關鍵。擔任社署代理機構的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行政總裁邱浩波指出,退出計劃決定回港居住的個案中,有高達42%理由是「醫療原因」;參與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的頤康院,其主辦的復康會總裁梁佩如博士指,入住院舍長者中,也有不少都是因為就醫問題而被迫返回香港。

內地院舍入住率未如理想,與港人對內地醫療制度、醫療設備、費用及服務質素都缺乏信心不無關係。醫療問題一日未解決,長者對返內地安老仍有所保留。

應擴大醫療劵適用範圍

要讓長者安心在內地安老,我認為須優先處理香港居民在內地的醫療需求問題。位於深圳福田區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於2012年正式投入服務,醫院採用香港模式管理,2015年更引入醫療券,在內地居住的合資格長者可以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院長盧寵茂表示,醫療券在醫院運作順暢,使用人數由2015年12月的1090人次提升至今年一月的3508人次,且有逐年上升趨勢。然而,醫療劵現時只能用作支付門診服務。

要提升和改善在內地定居長者的醫療服務,政府當局應好好善用港大深圳醫院作為重要試點,除了接受香港長者使用醫療劵外,也應擴大其適用範圍,例如用於住院和急症服務等,該醫院現時已與頤康院合作,定期派醫生到院舍提供到診治療服務,我深信這不過是起步,隨著醫療科技化以及香港與大灣區進一步融合,港人在內地的獲得醫療服務的質素及便利必得到改善,亦讓考慮跨境安老的長者多一重保障。

《跨境安老系列三之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